少谈点儿“工匠”,多想点儿“精神”
2018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既是企业家,又是“非遗”传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秦玉峰,对“工匠精神”有着不同寻常的深刻见解。秦玉峰认为,真正的“工匠精神”意味着创新。在一个缺乏创新的环境中,是不存在“工匠精神”的。
  没有创新,只剩工匠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您觉得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秦玉峰:当“工匠精神”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一个“热词”后,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捧将会持续很长时间,会有部分企业家认为“复古式的精益”就是“工匠精神”。
  这是一个误区。我相信真正的“工匠精神”意味着创新。在一个缺乏创新的环境中,是不存在“工匠精神”的。所以,当我们谈论“工匠精神”的时候,我们应该少谈点儿“工匠”,多想点儿“精神”。 
  前年春节期间我带团队去欧洲考察。我们考察的公司,既有意大利的奢侈品公司,也有奔驰、兰博基尼这样的汽车公司,每家公司的风格都不同,却都体现出了“工匠精神”。为什么呢?
  意大利的奢侈品公司通常保持着限量、手工的传统,讲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是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坚持。但我们仔细询问后发现,在纯手工的背后,又有对最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创新,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他们认为,“创新”才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没有创新,只能称为“工匠”,有了创新,才是“工匠精神”。
  这些反馈给了我极大触动,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有极大的局限,有时候根本没有触及“工匠精神”的精髓,而是走进了“工匠”的误区,忘记了“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知名企业,其创始人都是真正的“工匠”。而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企业家,肯定不是因为持续手工打磨某个产品,而是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了产品质量、用户体验、生产效率、品牌知名度等等,从而为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
“创新”是一种行动
  您对新时期“创新”是怎么理解的?
  秦玉峰:在我们身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是一种常态。人人都接受了创新的理念。人人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但实际上,“创新”在很多人和很多企业那里只是一个口号,而不是一种行动。它不再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最主要的指标之一,也是“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呈现方式。在当下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创新”是一种是“新常态”。它使中国经济呈现出了活力,也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但这种风险比起机遇来,正如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家精神”那样,“是风险最低的而不是最高的行为”。
  东阿阿胶看起来与互联网时代格格不入,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一直贯穿在公司的血脉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也一直在进行消费场景的重塑。我相信这种场景重塑,能够为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切入点。我们努力将东阿阿胶打造成“国家名片”,代表国家,拿得出手,争得回光,赚得来钱,赢得来尊重。这也是我们将“文化体验营销”作为未来工作重点的主要原因。
  我相信,创新与企业所处的领域无关,与企业家的年龄无关,与企业的定位无关。创新是一种意识,是企业家精神。我想说的是,当旧秩序终结,新秩序需要建立的时候,“创新”不是一个词汇,而应该是一种行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