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导演过高的赞誉,别成了捧杀
2018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倪自放     
 
  法国戛纳电影节日前公布,中国青年导演毕赣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入选本届戛纳影展“一种关注”单元,这一消息引来业界一片欢呼,被认为是华语片在国际被认可的最新例证。《地球最后的夜晚》引发的关注和赞誉,甚至超过了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入选戛纳影展主竞赛单元的消息。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评价说:“《路边野餐》导演毕赣的新作继承了侯孝贤和大卫·林奇的风格。”
  这不是中国新导演近期得到的唯一赞誉。近期由新导演执导的《暴裂无声》《清水里的刀子》《米花之味》和《黄金花》,几乎得到了众口一致的业界好评。这些作品包括过去一年间来自新导演的《八月》《老兽》《暴雪将至》等电影,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多个电影节的褒奖,一时间,“华语片新导演崛起”的说法很是流行。
  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上述新导演的作品中,目前票房表现最好的是仍在上映的《暴裂无声》,截至目前不足5300万的票房,被认为是这些新导演票房的“天花板”。在《暴裂无声》5000多万票房背后,是一系列让人大跌眼镜的票房数字:上映两天的《米花之味》票房约70万,获赞誉无数的新导演文晏的作品《嘉年华》票房收官于2200万,新导演周子阳的《老兽》尽管扬名金马奖,票房只有207万,毕赣被赞为天才之作的《路边野餐》,票房仅不到650万,由新导演王学博执导的《清水里的刀子》被称为国产文艺片佳作,累计票房刚刚超过50万。
  虽然票房不是评价电影的唯一标准,但超低的票房数字还是能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获得广泛赞誉的新导演们的作品,确实未被观众们认可。上述提到的新导演的作品,绝大部分可以归类为个人化特点鲜明的小众文艺片,这样的电影适合于深度影迷,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新导演还有许多路要走,这个时候给他们过高的评价,未必有利于新导演成长。
  之所以说这一批新导演们可能是被过高评价了,从作品本身也可以看出端倪。相对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走向导演岗位时已经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一批新导演人生经历相对简单,影片选材集中于小城市的边缘群体,但小众文艺片的观众群体主要是大城市青年,这造成了新导演作品题材与影片主流观众之间的错位。另外在电影叙事上,这一批新导演确实出现了表达上的空洞与制作上的粗糙。
  新导演不一定是好导演,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除了新导演本身,还在于市场扩张导致人才的匮乏,萝卜快了不洗泥,泥沙俱下,新导演中真正优秀者的比例无法保证。
  被广泛赞誉的这一批新导演,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初登影坛时的水准相差不少。这一批新导演,从婴幼儿时期就是看着电视剧长大的,这让他们相对前辈导演在视听语言上有先天优势。但正如著名电影学者王红卫所言,在美学的探索上、电影语言本体的自觉上,这一批新导演的进步相比前辈是微小甚至是停滞的,这导致了近年艺术电影的迭代更新上总体是乏善可陈的。从这个意义说,对这一批新导演的过高的赞誉,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捧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