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扎啤沁心脾
2018年05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永红
  南风劲吹,天气渐热,街头巷尾的扎啤屋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扎啤是咱济南人对纯鲜啤酒的一种俗称。相对于瓶装啤酒而言,扎啤未经高温杀菌处理,保持了啤酒的丰富营养和新鲜口味,因此口感鲜美清爽,拥有众多“粉丝”。
  济南因泉而名,水质优良。自古好水出好酒,水是酒的灵魂。用泉系地下水酿制的啤酒口感纯正,独具风味。泉城人对扎啤情有独钟,有资料统计,济南曾有过日销鲜啤400万吨的记录,相当于80万杯,远超素有“啤酒城”之称的青岛,在全国各大城市独占鳌头,故而啤酒市场曾有“得山东者得天下,得济南者得山东”的说法。
  说起济南的啤酒企业,其辉煌时期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鼎盛时期,曾拥有三家啤酒厂:中有济南啤酒厂,南有白马山,北有黄台厂。三家酒企呈三足鼎立之势,牢牢占据着济南市场,外地品牌很难有立足之地。
  其中的老大哥——济南啤酒厂原为建国前成立的济南酒精厂,1975年开始转产啤酒,当年5月18日生产出济南第一瓶啤酒,泉城市民从此喝上了自己生产的啤酒。其拳头产品“趵突泉”啤酒因酒标颜色为深黑色,被市民亲切地称为“黑趵”。“趵突泉”系列啤酒曾长期独霸泉城啤酒市场,占据80%以上的份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多次获得省部双优称号,也曾连续多年成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的专用啤酒。
  位于市区西南部的白马山啤酒厂也曾辉煌一时。该厂始建于1954年,原为郊区石料厂,1981年开始转产啤酒。它在国内首家采用独特的全露天发酵工艺,生产的“白雪”、“北冰洋”啤酒一鸣惊人,曾在轻工部啤酒评比中斩获头名。当年“北冰洋”啤酒名扬省内外,拉货的汽车常常排到厂门外。当时年轻人结婚,单位工会都会送一箱北冰洋啤酒作为贺礼。
  1990年底,白马山厂和济啤实现强强联合,组建了济南啤酒集团。
  位于小清河北岸黄台山附近的黄台啤酒厂成立于1987年,是三厂中建厂最晚的小弟,其生产的“飘雪”、“冰清”啤酒当年也曾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进入21世纪,本土啤酒厂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青啤集团最终完成对济啤的收购,考虑到市民对本地品牌的感情,保留了“趵突泉”啤酒品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本地啤酒厂生产的瓶装啤酒还很少,以生产散装鲜啤酒为主,人们多用大碗盛、用暖水瓶装,济南人爱喝扎啤的习惯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培养的吧。
  那时候卖鲜啤的摊点还比较少,鲜啤酒也不像现在用轻巧的酒桶盛装,啤酒屋里都竖着一个一人多高的立式啤酒罐。每天上午厂家会派一辆像洒水车一样的运酒车到各摊点送货。运酒车来到门前,下来一个工人,二话不说,扯过一条长长的塑料软管,接到屋里的大啤酒罐上。“嘟嘟嘟”一阵响声过后,酒罐灌满了,卸下软管,再奔下一家店铺。等待已久的酒友们纷纷向前,争相尝鲜。
  大概从1998年起,济啤开始推出桶装扎啤。一时间,天蓝色的方形扎啤桶遍布街头巷尾,喝扎啤撸串成了“标配”,也成为颇具济南特色的一道街头风景。2015年春,银白色的圆形不锈钢扎啤桶又取代了原先的方形塑料桶,显得更洋气、更时尚了。当然,价格也从最早的一杯1.2元上涨到如今的2.5元甚至3元了。
  无论是在春暖花开的春日、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落叶萧萧的深秋、雪花飘飘的寒冬,坐在啤酒屋里,来一杯新鲜的扎啤,看着金黄色的酒液中点点气泡如泉眼里冒出的串串珍珠,还有那洁白如雪的泡沫挂在杯口,轻啜一口,神清气爽,沁人心脾,一天的疲劳和心中的烦恼随之烟消云散。
  一位老朋友曾借用苏轼的《惠州一绝/食荔枝》一诗中的诗句,表达了众多酒友的感受,那就是:“日饮扎啤三两杯,不辞长做济南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