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应真正实现“同命同价”
2018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吴元中 

  上海急诊泰斗、瑞金医院与华山医院急诊科创始人之一李谋秋,在2018年2月24日被一饿了么送餐员撞倒在地,抢救了1个月后于3月26日不幸去世,享年75岁。该案于近日开庭审理,庭上对家属的赔偿要求,对方律师用“同命同价”来回应。医学泰斗被撞身亡,应否与普通人同命同价,引起网友热议。
  李谋秋作为上海急诊泰斗,其意外被撞身亡也确实令人痛惜,但客观地说,对方律师“同命同价”的回应并没有什么不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法律的规定,只要都属同一个城市的市民,无论他的身份如何,在死亡赔偿标准上都是一样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职业、收入以及一切都是变动的,并非一成不变。以某一时刻的收入来决定某个人的“价值”,是缺乏正当性的行为。虽然说,在公共安全事故等领域有按生前挣钱能力进行赔偿计算的霍夫曼制度,但更通行的做法是,鉴于死亡赔偿的精神抚慰性质,把大家都看作有一样尊严的人,并且给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是一样的,按统一标准进行统一赔偿。在讲求人格与权利平等的现代社会,大家也应当树立平等意识,摒弃各种各样的优越感和特权、高人一等意识。
  当然,这并不是说生命在死亡面前就真的实现平等了,而是当前与生命平等要求尚有相当差距。众所周知,我国自建立户籍制度后一直实行城乡分治政策,《解释》第二十九条也是沿袭城乡二分思维把人们分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两类人,并分别计算收入与赔偿标准。这种做法不但是身份制与等级制的变种,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也显然比按挣钱能力计算赔偿的霍夫曼制度更不合理。因为,一些有本事的农村人年入百万元甚至更多并不是稀罕事,大家也同样知道一些城市居民缺乏挣钱与谋生本领,甚至靠吃低保度日。对明明是高收入的农村居民按低标准进行赔偿,对低收入的城市居民却按高标准进行赔偿,显然不合情理。
  近年来,尽管最高法通过相关解释,把一些长年生活在城市的农村人赔偿标准按照城市居民计算,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高标准”受益人群,但城乡二分的基本做法并没有变。尤其是,国务院宣布取消城乡两种户籍、实行统一户籍制度后,《解释》不能与时俱进,仍然固守城乡二分的僵化思维,更显得背离时代潮流,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通过这起“同命同价”争议,应该引起对“同命同价”的反思和重视,推动由两种公民的“内部同价”发展成所有公民全都“同价”,实现真正的“同命同价”。
   (作者为法律工作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