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在枣庄举办
安全技能比拼,企业员工上赛场
2018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比赛现场,一位一线员工正在佩戴设备。本报记者 张玉岩 摄
  比赛现场,评委会对比赛过程进行严格监督。 本报记者 张玉岩 摄
     11月27日,第一届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在枣庄举办,17市安监局各派出3个代表队(2个涉氨企业代表队、1个危险化学品企业代表队,每队3人参赛)参加。此次参赛选手均是企业一线员工,17市共培训1070个班次、培训56421人,提高了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企业一线员工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本报记者 张玉岩     

员工安全经验不足
威胁企业生产安全

  此次应急救援技能大赛是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挂牌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一届技能大赛。记者了解到,以往也举行过类似的技能大赛,但大多是针对专业的救援队伍,而此次大赛的参赛队伍都是来自企业,参赛选手也都是企业的一线职工。
  山东是涉氨制冷和化工大省,现有涉氨制冷企业5220家,化工生产企业9505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380家,经营企业24584家,使用企业727家,大部分中小企业装备落后、安全管理水平低。一些新兴化工产业装置大型化、工艺连续化、储罐类型复杂化趋势明显,物质能量积聚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灾害,极易引发连锁反应。
  在开幕式上,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周凤文提到,近年来,在各类安全生产检查、专项督查和事故调查中,发现涉氨、危险化学品企业在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装备器材配备缺失、配备数量不足、配备品种与岗位需求不符、装备器材不合格、岗位人员佩戴使用不正确、操作不熟练、现场处置能力不足等。
  而外省相关企业因救援器材使用不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事情也存在,救援人员在专业竞赛中因紧张而误操作发生过险情。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涉氨、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正常开展,影响到涉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省应急管理厅举办了第一届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由于这次参赛的选手都是来自一线企业,在参赛之前,各市的应急系统对涉氨、危险化学品企业一线救援人员进行了培训,增强了一线救援人员实战能力。
考试内容复杂细致
实战意义也很高

  28日,张明刚刚结束正压式呼吸器使用竞赛。张明是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的一名一线巡检工人,而在他的日常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就是正压式空气呼气器。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巡检,提早发现隐患,如果发现现场有跑冒滴漏的情况,就要及时消除。”而在这个过程中,就用到了正压式呼吸器。在现场发现有情况时,首先就要正确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然后才能进入到现场进行排查。
  张明介绍,要正确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首先就是要检查系统的完整性,检查各组部件是否齐全,接头、管路、阀体等是否完好,检查空气呼吸器供气系统气密性和气源压力数值。检查完毕之后才能进行佩戴。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比赛只是此次比赛中的一项,另外还有理论考试、滤毒罐的识别与佩戴以及致密性化学防护服的使用与保养。“在真正的救援中,致命性化学防护服的使用十分重要。”张明说。在张明看来,这项技术也是在三项实操竞赛中技术难度最大的一项,需要有一个人在旁协助才能完成。
  在佩戴之前,员工一定要检查空气呼吸器,并且打开阀门,否则会发生窒息事故。防护服的穿着要遵循一定的次序,这样可以保证防护服穿着的正确、快速,在工作中发挥防护服的效用,而且为使用后安全地脱下打下基础。在穿着的整个过程中要尽量防止防护服的内层接触到外部环境,以免防护服在一开始就受到污染。
6种滤毒罐中选择
应对13种有毒物质

  除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和致密型化学品防护服的使用之外,竞赛项目还有滤毒罐的识别与佩戴。
  在这次竞赛中共模拟了13种有毒物质的泄漏,而现场有6种不同颜色和标号的滤毒罐,分别针对不同的有毒物质有防护作用。参赛选手在抽签选择一种有毒物质后,需要选择出正确的滤毒罐并且完成佩戴。
  泰山原浆啤酒的巡检工张帅告诉记者,每种滤毒罐的颜色和标号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比如绿色的1号罐针对氯化苦、苯、二氯甲烷等有害气体,灰色的4号罐是针对氨和一氧化氢,白色的5号罐则针对一氧化碳。选择完滤毒罐之后,还要识别滤毒罐是不是在有效期内,检查部件是否完好,同时还要晃动检查里面的部件是否有晃动。
  张帅在这次竞赛中抽到了氯化苦有毒气体,这种气体可以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伤害。而在张帅的日常工作中,主要是涉氨较多,用到的则是对氨有防护作用的灰色4号罐较多。
  “在选择完滤毒罐之后,还要再检查面罩束紧带,视镜是否清晰,气密性是否良好,随后在参赛区先佩戴面罩,拉紧五点束紧带,试一下气密性,戴上安全帽,才能到抢险区抢险。”
17市组织上千班次
56421人受到培训

  此次竞赛中的裁判均是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的教师。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副院长苏军生介绍,对于裁判的选择,主要是学院中层干部以及骨干教师。为保公平公正公开,裁判也进行了多次培训。
  比如滤毒罐的选择,就要求裁判熟记每一种滤毒罐针对的有毒气体。而且每个赛道上配备5名裁判,每位裁判进行分工,执裁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保证选手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能够进行准确的裁判。
  苏军生说,通过比赛也能看到企业员工的一些不规范动作。“选手的动作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日常训练中的问题。”
  比如在滤毒罐环节,面罩的系带按照要求需要5根系带同时系好,以保证密闭性和安全性,而有的选手为了加快速度,有漏系的现象。记者了解到,在往年的类似比赛中,在致密型防化服的使用过程中,甚至有队员因过度紧张没有打开呼吸器阀门而导致险情的情况。
  聊城市参赛队伍联络员赵勇介绍,近年来,省内省外在危险化学品和涉氨制冷企业陆续发生的一些生产安全事故中,生产经营单位科学施救成功处置了许多险情,但也出现了因救援处置不力造成事故灾害后果扩大的情形。暴露出一线员工应急处置水平不高,救援能力亟待提升的情况。
  而此次竞赛,从开始的县区初赛,到市级选拔,直到省级竞赛,覆盖面广,参赛率高,一线员工受到了广泛的培训,对其孰知应知应会应急救援知识,熟练使用应急救援器材,以及提升自救互救、科学施救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避免将来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出现不会教,不能救,甚至盲目施救造成次生衍生事故的境况。
  记者了解到,17市共培训1070个班次、培训56421人、执法企业5680个、执法人员1662人次、查出16613个问题、立案127起、处罚金额298.6万元、参加理论竞赛14350人、参加选拔赛12015人、覆盖企业数量在80%以上。其中,青岛、枣庄、潍坊、济宁、临沂、滨州等六个市的企业覆盖率达到双100%,日照市涉氨制冷企业覆盖率达到100%。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