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连年亏损,他仍无偿供水
张传道投身公益15年,嘉祥县后老屯村变化可不小
2018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传道(左)和同事讨论建设方案。
     文/图 本报记者 唐首政 通讯员 胡宝军 王友芹

  走进嘉祥县金屯镇后老屯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映入眼帘。十几年前,这里见不到一条畅通的路,村民还只能喝地表水,而改变这一切的,正是村民张传道。不仅如此,村里收保洁费他赞助,还自掏腰包慰问贫困户……如今,52岁的张传道已为后老屯村做了15年公益。

  为完成父亲的心愿
他自掏腰包建水厂

  张传道是后老屯村村民,初中毕业后,他先是在家门口开了家电气焊门市部。2001年105国道大修,他抓住商机承揽了一些工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手里有了钱,张传道也萌发了在村里建自来水厂的想法。
  后老屯村的地下水含氟量较高,口感很差,过去村民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拉,都抱怨“水比油贵”。“我十来岁时,父亲就想在村里打井,让村民用上好水,但由于当时技术有限,打到10多米就打不动了,这件事也就这样搁置了下来。”张传道介绍,当时自己年纪小没帮上什么忙,但心里一直记着。也是从那时起,心中便萌生了让村民都能吃上放心水的心愿。当他将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十分激动。
  2003年冬天,张传道自掏腰包建设的红山头自来水厂开工了,他的父亲更是忙前忙后,冒着天寒,顶着大雪到施工现场帮忙。看到父亲的心愿一点点达成,张传道也十分高兴。自来水厂建成后,还为后老屯、燕屯等7个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供水那天,乡亲们放起了鞭炮,乡亲们邀请他说两句,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本村1600多口人吃水全部免单,王屯等6个村只收成本费。”
  “有次管道维修停了两天的水,村民们只好先用家中的井水,一些年龄大的村民就有些水土不服了,开始拉肚子。”他说,当时自己就决定,无论多么困难,这个水厂也要开下去。虽然他的水厂是该镇唯一一个连年亏损的水厂,但张传道并无怨言,这也成为了他坚持做公益的开端。一路走来,张传道靠党的好政策,加上自身的努力,成为当地一名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帮助百姓。
泥泞之路大变样
公益之路还在继续

  “要想富,先修路。”原来的后老屯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乡亲们热切地盼望村里能把大街和胡同修一修,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集体账面上“一干二净”,咋修?村干部找到张传道,想让他帮帮忙。张传道爽快地答应了。“你们大胆修就行,差多少由我来补。”最终,在他的帮助下,后老屯村修了5条大街、12条胡同,他垫付了8万多元。
  “后老屯村给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带给我很多感动,为村里多付出些没什么。”张传道告诉记者,小时候村里每家每户都很拮据,当时只有10来岁的他有次和母亲外出,回到村里有些饿了,正巧碰到了一个邻居。“当时邻居问我们俩吃饭了吗,我的母亲说吃过了,但我不懂事,就说我还没吃饭呢,邻居就直接从家里拿了个杂粮锅饼给了我,虽然一个锅饼才这么大,但好多家里还舍不得吃呢。”张传道用手比划着,说到此处满是感激。无论是小时候,还是在他创业的时候,正是乡亲们这些点点滴滴的帮助和纯朴的邻里之情,让他更有信心和勇气。
  如今张传道靠党的好政策,加上自身的努力,筹建了徐庄港,成为当地一名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我们徐庄港毗邻杨西村,我把杨西村当作我的第二个故乡,尽量为杨西村的父老乡亲们做点事。”张传道说。2015年至今,张传道给该村交了4年的水费12万余元;杨西村大街坑洼不平,他拿出8万多元进行修缮,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出行难题。
  不知不觉,张传道的公益之路已走过15个春秋,说起公益事业,他表示,谁都会遇到个难事,作为企业应该去履行社会责任,帮他们一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