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被“导师”骗走1.6万
直到对方关机他才意识到被骗
2015年04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9日讯(通讯员 闫红双 记者 孔雨童) 因为考研没有被录取的把握,就想找个导师帮忙协调一下,却没想到正好碰上了骗子。7日,莱山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小李被“导师”骗走1万6千元钱。
  “曾经多次在媒体上看到的电信诈骗案件,怎么也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4月7日9时50分,莱山公安分局滨海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赶往现场。在该校的图书馆门口,惊慌失措又懊恼不已的小李说道。
  小李今年23岁,他回忆说,自己在2月中旬的研究生考试中第二志愿填报的这所学校,因为没有把握是否能被录取,一直想找一名导师协调一下。
  4月6日19时许,小李手机上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小李的“导师”,让其7日9时许到该校一个办公室找他。7日上午这名自称是“导师”的人又给小李打电话,让小李给他送两个红包打点两个领导。之后“导师”又给小李打电话说不用给红包了,不方便,直接打到他卡里就行了。
  由于这名“导师”提供的姓名以及小李的信息都是正确的,所以小李没有多考虑就同意了。他按照“导师”给的账号分别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ATM机上分两次、每次打了8000元钱,共计16000元。
  直到小李再给“导师”打电话时那个电话关机了,小李这才意识到被骗了。事后,小李才恍然大悟,3月中旬开始网上报名,报名的信息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到,可能这些信息都被骗子给利用了。
  警方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目前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翻陈出新,但共同的防范要点是牢记“一分析二咨询三打110”,即接到或收到电话、短信、邮件,先分析辨明真伪,分辨不清的,向家长、身边人或其他知情人咨询,仍不清楚的,及时打110报警咨询,切勿慌乱,更不要马上给对方汇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