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教师张学伟的追梦之路
靠那股韧劲,她叩开大学之门
2016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音乐课上,张学伟在指导学生做发声练习。 本报记者 田成成 摄
  张学伟趴着看字。
     一年一度的艺考专业课考试即将来临,众多艺考生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已经跨过“艺考”这座桥的人对即将应试的学生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各自又有着怎样难忘的“艺考”经历?“艺考”究竟是考大学的敲门砖,还是割舍不断的艺术情缘?让我们来听听和艺考有关的故事。

  文/图 田成成

  “我的眼睛有问题,但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我只想敲开艺考的大门,好好学习音乐。”济宁市特教学校盲人音乐教师张学伟说,靠着那股韧劲,实现了自己大学梦。
  每次都是前三名
靠勤奋赢得尊重

  从出生起,张学伟的视力只有0.02。读乐谱时,她用助视器将乐谱贴在眼前不足1厘米的位置才能看见。从小到大,从识字到书写,她读得都是普通学校。课程设置、教材与健全人普通人一样。
  “我父母的基因只要结合在一起,生出来的孩子就是视力很低的盲人,很多学校都不愿收我。8岁才在离我家附近的小学上了一年级。”张学伟说,妈妈用粉笔在水泥地上,写很大的字教她。上课要交作业的时候,妈妈用自制手缝的本子,画很大的田字格。“为了让妈妈少辛苦一些,我让老师用铅笔给我改作业。听课全靠记忆,平时都是用胶带缠在一起的两个放大镜去看字。同学们会嘲笑我。我当时就下决心,我要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后来每次考试我都是全班前三名,就这样一直到初中毕业。”
  在这期间,张学伟接触到了电子琴,每天都会练琴4-5个小时。琴练久了,胳膊和后背都会疼痛,但是她一直在坚持,“在弹琴的那一瞬间,疼痛也就忘记了。”张学伟说。
  初中毕业时,张学伟以艺术专业全市第三名的成绩通过了实验高中的艺考。高中开始住校后,她是班里去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学生。晚上还要借助小手电在宿舍学习。在高二,她开始学习声乐。结合自己的情况,考虑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张学伟经常琢磨怎么练好声乐。
奔波多地应考
一个月跑6座城市

  “艺考路上,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从一个从未离家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人,我变得更加坚强了。”2005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专业文化考试报名开始后,张学伟带着满满的希望,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天津的某高校普通高考报名点,准备报名。然而,她被当场泼了一盆冷水。“我们父女俩被告知,目前还没有招收盲人学生的条件。”即使考上,会不会有普通高校愿意接收?带着这个疑问父女俩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省内外的6所高校。最后他们来到菏泽学院,音乐系韩主任让她弹奏钢琴曲,张学伟扎实的钢琴功底一下就吸引了韩主任。“在和韩主任合奏过一曲钢琴曲后,他告诉我,可以报考这所学校。只要考上了学校就录取。当时,父女俩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2月份考完单招单考的同学们都回家了。我依然坚持留在校,每天晚上复习到11点才肯睡觉。”张学伟说。
  参加普通高考,上大学,是张学伟多年来心底从未泯灭过的愿望。即使用叠加的放大镜,做题速度还是比较慢,但是只要自己做过的题正确率都在90%。她对自己参加艺术类普通高考,和健全考生一同竞争,很有信心。最后以艺考成绩第一名的被菏泽学院录取。现在她在特教学校做音乐教师。“在特教学校教音乐,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我感觉在这里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而愉快。有很多人帮助过我的人,也一直在关心我。我愿意和孩子们分享我的经历,也希望能给我的学生们提供一点经验。”张学伟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