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人物:
痴迷辛学50载,做乡土文化的守望者
2017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创建文明城攻坚战打响以来,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无数的志愿者走向街头、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在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他就是四风闸村83岁的任志明老人。任志明痴迷辛学50余年,以弘扬稼轩故里文化为己任,常年累月,笔耕不辍,呕心沥血,搜集、整理、创作出20多万字的《幼安忠义录》等资料。
  四风闸村相传建村于宋代。公元1140年,民族英雄、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任志明痴迷上辛弃疾要追溯到1962年,那年省领导来村里考察辛弃疾故居,他也在场,村里人对辛弃疾的介绍只有只言片语,而且只是口口相传,鲜有文字记载。
  任志明认为村里出了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就应该广泛宣传,让其家喻户晓。正因此,他把弘扬稼轩故里文化作为己任。在漫漫岁月中,任志明不辞辛苦,走亲访友,足迹踏遍十里八乡,搜集湮没在民间的民俗乡情、传说典故,拯救濒临失传的人物传奇和故事,并加以整理、修正和校对。
  任志明亲笔撰写了几十万字的乡土民俗及文字资料,并广交朋友,共享文化成果,不遗余力地将稼轩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乡土文化的守望者和耕耘者。
  任志明编写《幼安忠义录》花费了半个世纪,搜集资料异常辛苦。其编纂的《幼安忠义录》分上下两集,共20册,是他仿照古代线装书的装订手法一针一线缝装起来的。打开每一册,都是一排排整齐的小楷,字迹清晰,苍劲有力。
  《幼安忠义录》上集主要讲述少年辛弃疾在四风闸村的成长经历,以及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十年寒窗读圣贤,立志成年补西天。”“虎胆英雄驱强寇,气壮山河幼智星。”下集主要写辛弃疾在战场英勇杀敌的事迹,以及晚年报国无门的情感:“金营布设鸿门宴,幼安闯过鬼门关,舌战此贼智用武,凯歌归回而平安。”
  任志明对辛弃疾有一种特别的热爱,对钻研乡土文化有一种韧劲,老人以传承乡土文化为己任,做了半个世纪的志愿者,不仅体现了责任和担当,更能造福后人。
        (张兆金 张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