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走向国际化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7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我国已将其列为重点防控的慢病之一。为促进世界各国(地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境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资源,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大会”在济南召开。
  见习记者 王倩 本报记者 陈晓丽

  现状:
  制定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推广社区诊疗模式

  2日上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届国际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大会、第三届山东省中医心病学泰山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厦开幕。此次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山东省中医院承办。会议宣布,山东省中医院杨传华教授当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传华告诉记者,中医药相比西药在防控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药防控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改善人体内环境,可以有效地避免或者更好地处理并发症。”
  据介绍,山东省中医院在高血压防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的中药新药研发体系已经初步成型,建立了集中药制剂生产、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生产基地,高血压等重点病种院内制剂每年的销售量已经达到7万余盒。”杨传华说道。
  目前,山东省中医院已经建立了相对规范的社区诊疗模式,打通了政府-社区的成果转化渠道,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耳穴贴压等中医降压适宜技术。率先打造了国内相对规范的高血压防治重点专科,建立了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我们研究制定了高血压中医临床实践指南、高血压临床路径、高血压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和新药研究。”杨传华表示,要在指南的基础上使中医防治高血压走向国际化、标准化。“我们下一步将以首个国家级和国际性高血压中医学术组织为基本支撑平台,广泛开展高血压中医真实世界研究。”
未来:
  将继续把高血压防控作为重点项目,弘扬中医文化

  山东省中医院院长赵升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能够使国内防控高血压方面最顶尖的人才集中到一起,共同讨论高血压的防控问题,“此后,高血压防治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技术推广以及知识普及,不仅在国内开展,还可以推向国际,意义非常重大。”
  “高血压的防控比较复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医作为健康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参与其中。”赵升田告诉记者,山东的高血压防控做得比较好,山东省中医院也会全方位支持这件事,“经过前期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我们医院已经有了比较健全的高血压防控体系,既有临床科室、研究室,也有人才支持和平台支持。我们将联合国内合作和国际合作,中医与西医协同作用,全方位防控高血压。”
  赵升田表示,山东省中医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高血压的防控,“高血压作为国家重点临床研究基地的重点病种,不会因为我们基地建设的周期结束就画上句号,我们已经启动了相关的学术活动、科研计划和平台建设。”山东省中医会通过防控高血压,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防控高血压对脑病、月经病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赵升田说,作为一家中医院不仅要保证百姓的健康,还要做到文化的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我们不仅要做学术推广,还要推广中国的文化。”赵升田表示要通过学术推广文化,传播健康知识的同时也要将文化传播出去。“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就学不好中医。”
建议:
  一级高血压患者可以单独用中医药治疗

  山东省中医院心病一科主任陆峰在会议上解释说,高血压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涉及的问题为原发性高血压,针对的人群病种是一级和二级高血压,“这两种高血压在中国的定义是轻中度高血压,是中国高血压的主要人群。”陆峰表示,“一级高血压患者可以单独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二级高血压患者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级高血压则需要现代医学联合治疗甚至是静脉治疗,或者是非药物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突出优势在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肾气微虚,血脉虚病,这类患者应该以补肾为主,调和血脉为辅。”陆峰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论血压是否达标,如果相应的症状明显,应该优先选择中医药进行治疗,“单独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尽多地监测诊室血压,特别推荐家庭自测血压的测量。”
  “在杨传华教授的带领下,2014年起,我们医院在全院全面推行标准化电子血压计。”陆峰在会上说,山东省中医院引进了全省第一套远程电子血压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远程管理患者的血压水平。
  同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胡元会提醒,在老年降压治疗中,应重视舒张压的监测与调控,尤其是夜间舒张压血压负荷。“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应该降低日间血压,还要尽可能降低夜间血压负荷,以期更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下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