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疑问,让监管为消费信心“加油”
2017年1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加油站少加油”的剧情似乎要出现反转,但是从网络跟帖评论看,很多人并没有因此打消疑虑。事情的症结在于,当前的质监机制和程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检测结果如果不能取信于民,就很难守护好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近日,有关济南某加油站的一段视频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视频拍摄者声称,自己在该加油站加油约40升,最后感觉少加了7升,并且现场用两个1升量杯做了测试,视频画面显示有很大误差。
  在汽车时代,一个加油站足以影响千家万户。这个视频在网络上被迅速传播也证明了,消费者对加油站能否诚信经营是非常在意的。质监部门在监控到该视频之后,立即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进行突击检查。技术人员使用专用设备检定,结果是误差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加油机铅封完整,未发现作弊现象。至此,“加油站少加油”的剧情似乎要出现反转,但是从网络跟帖评论看,很多人并没有因此打消疑虑。事情的症结在于,当前的质监机制和程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检测结果如果不能取信于民,就很难守护好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消费者与加油站之间之所以发生这起矛盾,究其根源,双方最初都有不当或不周之处。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加油站工作人员没能及时给予合理的解释,冷漠的态度反而加重了消费者的怀疑,而消费者在尚无权威定论时就先借助网络施加舆情压力,很可能造成严重误伤。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有关加油站的投诉绝大多数都是误会,因为汽车油箱容量、仪表盘显示油量并非标准的计量结果,很多消费者凭感觉判断有无问题并不可靠。视频拍摄者用1升的量杯来检测加油机,结果自然不具有说服力,因为加油机自身的设计局限性决定了在很小流量的情况下确实容易出现较大误差。专业的检测程序是,反复抽取固定量的油,比如100升,然后根据相关数据取平均值。
  现场视频其实更真实地反映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脆弱的信任感。这些年,加油机有“猫腻”的传言总会时不时地来一波。或许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误会”,但是不守诚信的经营只要发生一起就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记忆。而一些加油站工作人员面对消费者的习惯性质疑,也渐渐有了习惯性冷漠。维护市场秩序,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当个别消费者对加油站的经营行为极不信任,并且由此引发的舆情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市场秩序时,质监部门及时出手做权威的检测,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消费者难以打消的疑问在于,如果加油站可以随时作弊,也应该可以随时不作弊。面对汹涌舆情和兴师动众的质量检测行动,哪个加油站会傻到在摄像机前现场作弊。虽然现有的检测程序很专业,但是能否真正避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有没有不动铅封依旧可以作弊的手段。这些担忧在网络跟帖中是普遍存在的。质检结果要真正取信于民,不能不直面以上几个疑问。
  当加油机成为越来越“敏感”的设备,当加油站成了相互提防的经营场所,单纯的事后抽检一定会凸显监管的乏力。要满足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质监部门应当及时完善机制和程序,进行更科学和更动态监督,让经营者不敢作弊,让消费者确信监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需要随身带个量杯以备不时之需。这个要求可能一时难以满足,但是质监部门应该为此目的创新突破,多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把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加油站的这个事可能是一场“误会”,但是这事说小也不小,值得有关部门下大力气去研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