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工笔 市场的新宠
2018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当代工笔画凭意趣与灵韵赢得藏家热捧
  “修辞”——当代工笔青年名家邀请展
  本月19日至6月2日,由山东省文联和齐鲁晚报共同主办的“修辞——当代工笔青年名家邀请展”,将在青未了画廊展出。袁玲玲、张猛、陈川、张小磊、衣砵、姚秀明、杨斌、王鹏八位青年艺术家四十余幅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格调高雅的工笔画将给观赏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他们的绘画风格既有源于传统的工笔的古厚,又有探索创造的新样式,于点画之间写灵性,于疏密之中见精神,具有很高的学术内涵和艺术水准。

工笔画的时代面貌被认可

  中国工笔画自汉魏晋至今2000多年的传承,通过其独特的绘画语言魅力,感染并打动历代的观者。但当工笔画走入当代,艺术家们从创作观念和表达方式上的变革开始脱离传统工笔画的概念和惯性思维,他们在艺术上的探索和激活,已经将“工笔画”这一概念表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姿态和艺术价值。
  近年来,当代工笔从众多新生概念之中脱颖而出,不仅拥有一批风格明晰、创作稳定的艺术家,而且形成系列的学术展览、研讨、出版梳理。在国内各种美术活动、展览中,当代工笔画备受青睐,频频摘得桂冠,全国性的工笔画大展举办得有声有色。
  在市场表现方面,从拍卖市场到画廊、美术馆,当代工笔正以其新颖的画风、成熟的体系、庞大的队伍逐渐在艺术市场中占有主要份额,成为市场新宠。李公麟、陈洪绶等古代画家的工笔画作品都在拍场上拍出高价;金城、徐操、陈少梅等近现代画家的工笔作品价格在近年来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当代工笔画作同样表现不俗,多家拍卖甚至推出“当代工笔画专场”,许多中青年工笔画家的作品不断出现在拍卖场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代工笔画家在作品中追求更多的是当下语境的文化情怀、生活意趣,在题材上能够与时俱进,在技法和形式上敢于突破,擅长对内心的表达,反映人们熟悉的社会现象,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精致、典雅的审美趣味也更符合当代审美。

学术视野梳理当代工笔画脉络

  正是基于对当代工笔画的梳理和呈现,青未了画廊精心策划推出了此次展览。据策展人介绍,展览所遴选出的8位艺术家多是近几年活跃在工笔画坛,在继承学院精神基础上有所创新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有的是基于对传统的再造,有的是基于当代意识形态所宣陈的自我主张,有的是融汇于东西方两种语境下对艺术现代性的思考加以再现。他们的作品造型严谨,笔墨力求工整精细;意境上超逸脱俗,画面或精致细腻,或明快艳丽,或梦幻幽静,或灵动自然,营造出一个有别于传统工笔画的艺术审美境界,赢得了越来越多艺术机构和藏家的“青睐”。
  得知这一展览消息,一位对当代工笔画家较为关注的藏家林先生在来电咨询中表示:“看这些当代工笔的作品会更容易引起心里的共鸣,比如袁玲玲、张小磊、衣砵、姚秀明、王鹏作品中的题材可能就是你身边所熟悉的人物或花鸟,让人感觉很亲切,而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后,作品既能反映当下,又带有一种中国绘画的古典美学色彩,艺术家通过局部的细节刻画更突出了作品的精神性,这些都是以往的传统工笔画不容易看到的东西,同时也是这几位工笔艺术家作品的一部分共同点。而且,我在他们的作品中还能发现一些西方艺术的元素或者说影子,比如陈川、张猛、杨斌的作品。在国外博物馆里看到的元素居然也能在中国的工笔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我感觉这种非常自然地融合了中西方审美情趣的创作思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几位正处于创作精力旺盛的阶段,其内容和技法上都对传统有所突破,也最容易出精品。”
  此次展览,齐鲁晚报将这些颇受追捧的当代工笔青年名家的作品邀请到青未了画廊,笔墨精妙,欢迎藏家提前致电预约参观、鉴藏。       (马茜)

  主办单位:山东省文联、齐鲁晚报
承办单位:齐鲁美术馆、青未了画廊  
学术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院、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开幕时间:2018年5月19日上午10:00
学术讲座:2018年5月19日上午10:30
展览日期:2018年5月19日——6月2日
展览地点:青未了画廊(济南市马鞍山路2-1号山东大厦大堂)
咨询电话:18654958707
参展画家:袁玲玲/张猛/陈川/张小磊/陈伊擘/姚秀明/杨斌/王鹏

  ▲遥观——元风之一 70X90cm 张猛
  ▲听风 45x80cm 陈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