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享受私人订制30名重度残障儿童有了私人教师
——乳山市特教学校送教上门活动显成效
2018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爷爷好,奶奶好,爷爷奶奶爱宝宝,爱宝宝……”12岁的琳琳(化名)正跟着送教老师高兴地做着手指操游戏。这个因脑瘫残疾,从未上学的女孩和多病的姥姥住在一起,因行动不便,几乎没出过门,缺少玩伴的她,每次送教老师到来的时间,都会趴在窗口等待,看到老师的身影,就会在楼上高兴地大声呼喊:“老师,老师!”送教老师通过手指操和孩子交流,半年多过去了,琳琳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说话也清楚多了。
  比琳琳的状况好一点,14岁的脑瘫儿童平平(化名)在送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认知排序、扣纽扣等任务,平平都能在规定时间里独立完成。看着孩子的表现,孩子的母亲高女士高兴地直摸眼泪。“一年前,平平的生活还不能自理,多亏了老师送来先进的康复经验。”
  这样的送教活动在乳山市已形成常态化。为切实保障适龄重度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乳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自2016年下学期,开始尝试为9名重度残障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新模式。学校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星期天时间深入学龄重度残疾儿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为重度残疾儿童送去特殊的关爱和教育。2017年9月,学校将“送教上门”工作正式列入教学工作计划,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方案,明确每位教师送教上门的对象,每月上门的次数及教学内容。并要求,送教前每位送教教师必须针对儿童残障情况,制定好个性化教育计划,准备好送教内容并认真写好教案。送教中教师“一对一”和残疾儿童及家长真诚沟通、耐性交流,根据儿童残疾情况,有针对性的传授给学科知识,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送教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作好成效总结,积极交流,及时调整教育方案,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教师送教为中心,以家长参与为主导,医疗技术指导为支持的送教模式。发展到现在,乳山特教学校共对三十名学生实施送教上门服务,每位老师负责二至三名学生,最远的距离城区六十多公里。虽然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但老师们表示“让每位残障孩子都拥有“私人老师”,让他们最大可能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特教人最大的心愿!”
  “送教上门”服务,受到了重度残疾儿童家长的一致好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送教老师和孩子及家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个接受送教的学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家长的教育康复理念也得到了转变。为部分儿童融入社会提供了机会,传递了公平正义、机会均等的正能量。
(宋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