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读书吗
2018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人爱读书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能会呈现出两极化。有人认为,中国人当然是爱读书的。孔夫子曾说,“不读诗,无以言”;读书人一向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真宗的御制诗写得更直白——“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也有人以为,中国人不是真爱读书。调查表明,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年的阅读量远远不及日本、美国、俄罗斯、以色列,阅读量之少,甚至达到令人尴尬汗颜的程度。
  关于中国人读书,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呢?问题出在对读书与阅读的理解上。在许多人看来,读书就是学习,当然包括教科书及各种考证、考编的书,也包括各种快餐式读物。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上所谓读书都不能算真正的阅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阅读是主动的,不是被动接受的。阅读更是一种领悟、品鉴、探究、批判的思维活动,不单纯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也不只是为了消遣。从这个角度看,许多人认为的读书,其实不属于阅读。
  读书在中国是功利性的。古代往往是为了科举,“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此,“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亦如此,宋真宗的《励学篇》讲得更透彻。与其说中国人爱读书,不如说更爱功名利禄。为了功名,不得不读枯燥的四书五经,大量背诵经文、章句与注疏。当前,读书则是为了升学。为了高分,必须熟读教科书,背熟知识点,研读各种宝典。科举考试以来,功利化的读书方式延续了一千多年,导致科举成功者大多缺乏创新精神,在历史上声名不显,倒是许多科举失败但真正读书的士人大放异彩,李白、杜甫这样,徐霞客、曹雪芹等人也是这样。在当今,应试教育一统天下则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于是有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解决功利化读书问题,钱学森之问是解决不了的。
  一位朋友请我去郊区聚会,地点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农家乐餐厅。餐厅老板的儿子大概是读幼儿园的年龄,正自顾自地玩玩具。老板年过三十,经营着茶园、果园、餐厅,日子过得让我们这些工薪族很羡慕。老板知道我是文学院老师,招呼儿子背古诗词,孩子于是摇头晃脑地背起来。小孩用的是朗诵腔,铿锵有力,嗓门高亢,表演味比较浓,对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略微有些做作。孩子背了一首诗后,大家都鼓掌。接着背了两三首,不愿意再背了,父亲不断鼓励孩子背下去,甚至点名要他背《满江红》。小家伙明显不情愿,但还是表演了一次。可以看出,让儿子背古诗词是这家餐厅的保留节目,老板深以为傲。通过交谈,得知小家伙居然能背六七十首古诗词。仅就这一项,他已经达到初中生的水平了。在孩子还不能自主阅读的时候,已经能大量背诵古诗词,看似教育很成功,却违背了教育规律。在本应该听故事、做游戏的年纪,却要背诵大量不知所云的古诗词,这样的早慧教育可能会戕害幼儿心灵,埋下不爱阅读的隐患。
  许多人跟我讲孩子如何爱读书,有的小学生已经读过《红楼梦》,还有读《三国志》的。除了个别天分极高的孩子,许多书其实是家长或学校想要孩子读的,不是孩子主动要求读的。如果在故事书与名著之间做选择,孩子当然会选择故事书,问题是我们给了孩子读书的自由吗?小时候,因为常听评书,所以我读书是从评书开始的,比如《说岳全传》《隋唐演义》《杨家将演义》《三侠五义》等,读的第一本现代人写的武侠小说是《玉娇龙》,第二本是《书剑恩仇录》,对小说中文泰来的妻子四嫂很着迷,觉得以后结婚就要找这样的女人。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看不懂,其他三部也是先看了连环画再看小说。根本没有人教我背古诗词。父亲爱看闲书,对我看这些书,他是不干预的,但学校却不允许。当年,老师是不允许我们带课外书到学校的。有的同学忍受不了这个戒律,把课外书带到学校读,或者借给同学读,经常被老师没收。有一段时期,我特别迷恋《三国演义》连环画,同学借给我一本,上自习时偷看,被数学老师发现没收。据一位与数学老师关系密切的同学证实,老师的褥子下面全是小人书,因为他也是小人书迷。既然老师也爱读所谓闲书,为什么不允许学生读?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影响学习。事实证明,爱读课外书、阅读量大的孩子后来都比较有出息,影响学习的借口不过是经验主义判断,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人们常说“经验主义害死人”,但在中国,经验主义仍然大行其道,究其根本,还是不读书、不研究造成的。越是不读书、不探究,就越相信通行的经验。这些所谓的经验又让人只读与考试相关的书,不读课外书,长此以往,必然败坏人的阅读兴趣,直到把人搞得不爱阅读。如果顺着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抛弃功利的读书观念,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根本用不着拔苗助长。一些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急功近利的早慧教育扼杀了,家长、老师要警醒!必须申明一点,书籍是不分课内与课外的,课内的应该称教科书,并不在
真正的阅读之列。  (本文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