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锋芒初露
2014年08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印度总理莫迪
     □撰稿 本报记者 赵恩霆                                    

  印度新任总理莫迪将于9月访美一事,想必已家喻户晓。按一般惯例,一国政府首脑出访他国前,主要是两国外长会面铺路。但此次美印互动的铺路工作异常隆重,美方出动经贸、外交、国防三位部长级高官集中访印。与其说是铺路,不如说是在莫迪与奥巴马见面前,先来一个美印关系的小高潮。
  但从美国商务部长普利茨克和国务卿克里的访印成果来看,双边关系难说完全修复,印度不断对美说“不”,美国的热脸贴了冷屁股。在谨慎结交美国的同时,莫迪上台两个多月来,按自己的节奏出访邻国,与金砖国家互动,一点点地推进印度的大国梦。
  借战略对话“兴师问罪”
  自今年5月下旬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美国方面不断向新德里释放善意信号,以期用主动示好的姿态来缓解美国过去制裁莫迪、拒发签证的尴尬。7月下旬,美国派出商务部长普利茨克访问印度,先从不太敏感的经贸领域打开与莫迪政府的合作。接着,7月30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趁热打铁般地接踵而至,与正在印度的普利茨克形成合力,共同为美印关系加温。
  可是,出发点是好的,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获得对方同样的回应。普利茨克并未说服印度改变对世贸组织(WTO)《贸易便利化协议》的反对态度。由于印度等国反对,导致这一原定于最后截止日期7月31日签署的协议最终泡汤。
  《贸易便利化协议》是去年底WTO成员达成的“巴厘岛一揽子协定”的一部分,旨在加速全球贸易。印度的解释是,协议会威胁国内的扶贫政策。美国自然不愿看到这一为全球经济增加1万亿美元产值、创造2100万个工作机会的协议泡汤,克里与莫迪会面时表达了对印方的不满,普利茨克更是在接受印媒采访时大谈失望。
  印度方面采取了“冷处理”,莫迪与克里会面后没有发布任何声明,但双方的不快并未就此结束。在克里与印度外长斯瓦拉杰共同主持的第五轮美印战略对话上,身材不高的女外长当着人高马大的克里的面,直言对美国国安局监听印度人民党十分不满,称这是不可接受的。
  6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引用斯诺登提供的材料说,美国国安局曾窃听印度现在的执政党人民党的内部信息,随即遭到印度方面强烈抗议。而在更早前,印度驻纽约副总领事科布拉加德因克扣印度籍女佣薪水被捕,引发美印外交风波。印度随后回以“组合拳”式的报复,迫使美国驻印大使鲍威尔提前离任,美方则取消了今年1月能源部长莫尼兹以及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的访印行程,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克里此行本想尽快将不愉快的过去“翻片儿”,修复伤痕累累的美印关系,但印度可没这么好糊弄,非但咬着监听事件不放,还当着克里的面明确反对签署《贸易便利化协议》,着实给美国来了一个下马威。就这美国还得大赞莫迪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毕竟莫迪访美前,释放善意比表达不满更重要。
绝不愿做美国的跟班
  虽然有点出师不利,但美国对美印关系的试探并未停止。本月,奥巴马政府的又一重量级人物、国防部长哈格尔也将访印。华盛顿的密集攻势凸显出美方急于与印度新政府搞好关系,同时,美国的用意也绝非搞关系这么简单,从地缘政治和战略格局上来看,美国更希望印度成为其“盟友”,而不仅仅是朋友。
  美国不会无视印度这一拥有12亿人口的超级市场,2006年美印贸易额仅250亿美元,如今已达1000亿美元。奥巴马政府正筹划使美印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此外,印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随着俄罗斯和欧洲的军火大举进军印度,美国作为军火出口大国本能地会守住这块蛋糕,对冲俄罗斯在印度的影响。去年,美国对印军售跃升至80亿美元。
  眼下,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点在东亚有日本和韩国,在东南亚有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但在相对“偏僻”的南亚则尚无支点可言。之所以说“偏僻”,是基于美国战略布局上的“欠缺”而言的。实际上,印度及其所在的南亚次大陆极具战略价值,陆上邻国自不必多言,还扼守着中东、印度洋通往亚太的海上航道。而美国在该地区目前的唯一支点,远在印度洋中间的迭戈加西亚基地,虽然地位不可小觑,但相比印度而言,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美国三位高官访印,目的是全方位地维护美国在印的利益。在美国看来,印度是再好不过的潜在“支点”,若能成功将莫迪治下的印度揽入怀中,美国在亚太搞“再平衡”就多了一块基石,进而构筑起从东北亚经东南亚,到南亚的弧形壁垒。
  然而,谋划得再好,也得印度心甘情愿才行。可问题的关键是,印度不情愿。素来自视为大国的印度,一直讲求战略自主,对美国的诱惑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可以说是带着怀疑和警惕的目光审视美国的动向。
  印度也敢于对美国说“不”。2012年,时任印度石油部长雷迪表示,印度尊重联合国的制裁,但不接受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对伊朗的制裁,印度将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而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印2006年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一个月后印方明确拒绝了美国提出加入终止核试验条款的要求。
立足南亚靠金砖谋地位
  印度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外界一直密切关注着莫迪的外交动向。吵吵得最热闹的莫过于日本,甚至一度传出莫迪可能将首次外访选在日本的传言。不过,一切猜测在6月15日莫迪首访邻国不丹后消失。
  不丹夹在中印两国之间,在外交、军事和能源等领域长期依赖印度,印度实际上扮演着“指导员”的角色。继不丹之后,莫迪本月初访问了另一夹在中印之间的国家尼泊尔。相比不丹,尼泊尔与中国的关系十分紧密,莫迪访尼是印度总理17年来的首访,而在此期间,中尼领导人有多达11次互访。
  莫迪上台后先访近邻而非大国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长期以来印度因在南亚一家独大,而留给邻国的强硬形象。这一点从他的就职典礼上就已显露端倪。当时,莫迪向“死对头”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发出邀请,而后者也欣然应邀出席。莫迪甚至还冒着被国内保守派批评的风险,在印巴关系上释放善意。
  不可否认,印度在南亚的外交动向,不无制衡中国的考量。但正如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莫汉教授所言,印中在南亚是良性博弈。莫迪在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曾多次访华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并成功地将其运用到带领该邦的经济腾飞上,他不会忽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给邻国的红利。
  中国也高度重视对印关系。莫迪上任之初,中国外长王毅即以习近平主席特使身份访印,这在中国外交上并不多见,实际上也给印度一个明确信号:中印应该合作而非对抗,这一点在金砖国家峰会上习近平会晤莫迪时也被强调。
  莫迪政府继承了印度外交基因中的固有精神,如不结盟、独立自主以及大国情怀。但莫迪又进行了拓展,他上台后的外交动向类似中国去年的外交布局,重视周边外交,依靠金砖平台谋求在全球经济中更大的发言权,改变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这正是印度人坚持担任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首任行长的原因,新德里不会错失这一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的良机。
  不同的是,中国已开始主动介入国际事务,印度在这方面则建树不多,新德里在国际事务中罕有发声,围绕国际热点也罕见参与。不过,莫迪似乎发现,与中美俄都保持稳定关系,有助于印度成为大国间的“有效变量”,不但有利可图,还可让三国在南亚相互制衡,避免一国独大威胁印度地区“一哥”的地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