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岁
2015年02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戴永夏
  我国是农业古国,自古以来百姓多靠种地为生,因而年成的好坏至关重要。百姓总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上好日子,但这主要看“老天”的安排。为了能窥知“天意”,他们常在岁末年初,采用一些朴素的方法,占卜新的一年晴雨旱涝、庄稼丰歉等情况,以做到心中有数,避灾趋福,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卜岁”。
  卜岁之俗,由来已久。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的句子,这说明远在两三千年以前,先民们就懂得占卜丰歉。司马迁的《史记·龟策列传》中,也有“卜岁中禾稼孰不孰”、“卜渔猎得不得”、“卜天雨不雨”等记载,由此可知汉代卜岁已较普遍。以后各朝各代,卜岁历久而弥盛。据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面茧,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为戏笑。”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上元夜戏作长句》一诗中也写道:“……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这说明唐宋时期,“茧卜”等卜岁法已很盛行。唐宋以后,卜岁习俗流传更广,成为了各族群众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卜岁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清人袁景澜在《吴郡岁时纪丽》中,就介绍了江浙一带的多种卜法,主要有:其一,“验风云”:正月初一的早晨,用观察风云的方法占卜田事。如刮东南风主这年天旱,刮东北风主庄稼丰收,刮西风则主歉收。故谚云:“岁朝东北风,高低大熟;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如果日出时有红霞主丝贵,西北有红黄云主丰收,白黑云主歉收。这一天最好是阴天,这样高低田禾都能成熟。其二,“秤水”:从正月初一到十二日,每天早晨用同一瓦瓶盛满水称量,重者表示多雨,主涝;轻者表示少雨,主旱。每一日代表那个月。其三,“验参星”:正月初八黄昏时观察天上的参星,以预测这年的旱涝。如果参星在月亮西面主旱天,在东面主涝天。如果在月亮的西北,这年会大丰收。故谚云:“参星在月背,鲤鱼跳镬盖。参星在月口,种田在石臼。”其四,“茧卜”:正月十五这天,用米粉做成茧状的团子,并书写吉祥之语放在团子中,以占卜这年的吉庆之事。其五,“验水表”:正月十五晚上月明时,在地上立一根一尺五寸高的石表。等到夜里子正一刻,观察石表的影子。如果影子短,主这年旱天;影子长,主这年有涝灾。
  除上述方法外,各地还有许多卜岁方法。在我的家乡胶东农村,过去普遍用“请狗”来卜岁:每到正月初一这天,一些养狗的人家都要请狗吃饭。这天一早,主人便在一个木盘里放几样食物,有地瓜、馒头、小米面窝窝、高粱面窝窝等。食物放好后便唤狗来吃,以狗吃食物的顺序来判断粮食的丰歉。狗先吃哪种食物,哪种庄稼就丰收。而最后吃的食物,该庄稼就在歉收之列……
  卜岁反映了百姓的美好愿望,各种卜岁方法也都是他们的经验总结。尽管由于科技落后等原因,有一些卜法纯属封建迷信,如“茧卜”、“请狗”等都无可取之处。但也有一些卜法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如“验风云”、“验参星”等方法,就巧妙地利用了天象、大气环流等与气候的关系;而“秤水”法已接近近代的科学预报,所以预测出的结果一般比较准确。正因如此,这些卜岁方法至今仍流传于民间,被一些有经验的老农所采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