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涵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产业全链条,图为工作人员正对屠宰生猪进行检测。
文/片 本报记者 马绍栋
实习生 刘腾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事实上,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频频升级,关于食品检测相关的能力建设投资也在不断加大,这让食品检测市场步入了空前迅猛发展的快车道。
山东是食品大省,全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1/6,食用农产品出口总量占全国1/4,水产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首位。其中肉类总产量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禽肉出口占到全国出口总量50%以上。如此重要的市场,自然成为各方检测机构、企业争夺的焦点,而与火热的市场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新形势下,检测产品能否保证应有的质量成色以及机构运作能否独立公正。
↘行业背景: 政策频频加码,引爆千亿食安检测市场
“新版《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10月即将实施,落实到抽检监测项目上空前严格。”省食药监局综合处处长王立河说道。
具体到山东,王立河透露说,我省将坚持四级抽检,全面覆盖。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抽检重点是大型企业生产且社会关注度高、风险程度高、日常消费量大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等重点品种。市、县两级主要抽检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生产企业、小作坊、餐饮自制食品。
如此高密度覆盖的检测体系无疑会让各类食品检测器材、试剂的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作为食品大省的山东,对食安检测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也在频频加码。
记者从省财政厅了解到,201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6亿元支持全省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这一数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安排27190万元支持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环节的食品、保健食品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性监测;安排9800万元加强省级食品检验能力建设。安排5350万元引导和支持加强区域食品检验能力,开展区域食品检验实验室基本建设,购买必需的仪器、设备,增强食品检验能力。
对食品检测能力如此大规模的支持力度让本就快速发展的食品检测产业进入爆发期。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拥有各级农产品检验检疫站、疾病控制中心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站)、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各类环境监测站等监测机构达23000多个,食品加工企业达到40多万家。我国仅食品安全监测领域分析仪器的潜在市场即在7450亿元以上,检测耗材年市场容量超过500亿元。
↘企业行动: 政企客户双“觉醒”,半月新增订单比上月翻倍
“今年以来,尤其是近三个月,从国家食药总局到各省、地市食药局在检测能力要求上动作频频,加强监管的信号很明显。所有食品企业闻风而动,我上个月新开6个客户,这个月到现在就新开了12个客户。”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张斌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专注于食品中有害化合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及相关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山东一直是公司的重头市场。
在张斌看来,食品检测作为发现问题、防控风险的手段已经得到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认可。“像我滨州一家客户,原来跟我们是试探性的接触,产品用量并不大,后来当地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必须有化验室,他们毫不犹豫地跟我们签订了长期合同。”
“原来政府要求严格的是一些一线知名食品品牌,这两年我们明显感觉到对一些中小食品企业的检测能力要求也在提升。”该公司华东华南大区总经理姚庆峰介绍说,虽然总部位于北京,但公司已经决定在山东成立办事处,加派人手开拓正在日益扩大的政企检测市场。
姚庆峰认为,食品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让企业之间出现优劣分化。“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产业化基地,我们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达80%以上,目前为止已经自主研发了百余种市场紧缺的检测产品,技术的引领和创新是赢得市场份额最大的竞争力。”他表示,在当前行业空前浮躁的背景下,很多检测企业往往“跟着项目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分散出击,而维德维康注重从源头到终端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未来方向: 无论官办民营,独立公正才能赢得市场
伴随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需求的迅猛增长,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行业已经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多数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检测能力、范围有限,同时各类产品在检测的精准度、效果上差距也比较大。业内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正规快检产品的准确率为70%左右。
“这与当前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水平有关。”姚庆峰表示,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和试剂的本土化还处于成长初期,市场主体仍为外资高端仪器厂商,外资产品成熟稳定,但产品价格高昂。“对食品企业来说,检测费用仍是很大的负担,尤其在市场行情低迷时,谁都不愿意过分增加检测成本,因此追求低价就成为企业共同的选择,而低价之下产品的质量可想而知。”
根据国外经验,向第三方检测机构购买公共服务也是提升质量监管水平的一个渠道。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来弥补目前检测力量的不足,降低基础建设成本,但这些市场化的检测机构能否独立公正的提供检测结果仍有待观察。
“第三方检测的定位微妙,既要监督企业,又要和企业做生意。”省内一位资深食品检验专家表示,一些机构本来应当是独立运作的,但在盈利压力下,一再强调要“为企业服务”。由于一些企业在申请质量证书时需要提交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往往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下单之后一两天内就出具检测报告,然而有些指标根本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结果,第三方机构要么选择不做,要么违规出具假报告。“一些检测机构也要生存,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很难避免‘给钱就过’的情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