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企试水伊朗,不少仍处在尝试阶段
看似风险挺高,实际回报不少
2015年10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德黑兰-北方高速公路已建成一部分。  (资料片)
     在掘金“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山东企业试水多个国家,其中最特别的莫过于伊朗。这个国家拥有全球10%原油储备和近五分之一天然气储备,是中东地区最大经济体,长期以来因核问题被西方制裁导致其“与世隔绝”,处于投资风险的高危区。对鲁企而言,投资伊朗的前景如何?近日,记者多方辗转联系到投资伊朗的鲁企,讲述了掘金伊朗的故事。

  本报记者 孟敏 实习生 杨胜男                 

一次水展挖到伊朗商机
  “说起投资伊朗,有很多机缘巧合。”金锣进民水务办公室主任徐真笑着回忆,2011年上海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水展上,他们认识了伊朗能源部的官员。当时金锣集团想开拓能源方面的项目,走得比较早的是水务,很契合伊朗方面的需求。随后双方互相了解,结下了缘分。
  金锣通过伊朗官方介绍,结识了伊朗做水务行业的公司,发展了一个代理。伊朗代理看中的是环保节能自动一体化设备,不仅能把中水就地回用,还采用了生物技术,有核心技术专利,污泥接近零排放无异味,不仅投资和维护成本低,还可远程监控。
  在徐真看来,伊朗对中资企业不存在歧视法规和差别待遇。这受惠于伊朗与中国合作基础良好,双方都能从合作中受利。
  伊朗有16个自由贸易区是减免税收的,其中,对农业投资完全免税,对旅游业投资免50%税,在次发达地区投资则免20年赋税。政府在对国外投资的风险保护方面有很健全的措施,而且国外投资者在伊朗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3%。
  “投资伊朗是一个很有未来的选择,但现在也面临考验。”徐真说,项目的进展情况不如预期,最大的困难点在于当地的融资环境还不是太稳定,进出口货币的转货比较麻烦,受外汇管制很严,对产品的回款方面有一些问题。

投资伊朗遭遇资金困难
  金锣进民水务在伊朗的投资进程和中国在伊朗投建的德黑兰-北方高速公路进程类似,耗时较长。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早前的一篇报道也称,高速公路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是“一系列与项目资金有关的困难”。尽管官方对此少有解释,但从时间节点来看,2003年恰恰是伊朗核问题开始升温的时间,从2006年起,美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四个制裁伊朗决议,对伊朗的融资、外贸等造成沉重打击。
  9月22日,中交集团所属中国路桥与德黑兰-北方高速公路公司签署了德黑兰-北方高速公路项目(第二、三部分)合作谅解备忘录,造价总金额预计20亿美元。项目长度仅121公里,但该公路穿越山区,隧道众多,建设难度超出了伊朗自身技术水平。 
  随着西方对伊朗的制裁逐渐解除,中国同伊朗的经济合作正在迅速推进,投资项目也在解冻,搁置多年的德黑兰-北方高速公路项目有了新的进展。

资金关卡打通后将很顺畅
  “大概明年,我们的项目能正式启动。”徐真也看到了利好,前段时间又去了一趟伊朗,看了几个比较好的项目,考察了当地的水厂,也找自己公司的技术团队出了方案。
  在徐真眼中,“一带一路”让境外投资的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公司自己去开拓客户关系变得更加顺利。但徐真也没有盲目乐观,目前资金流动是一大困难,当地融资也在探讨过程中,具体方案还没有形成。“毕竟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融资都会做得小心谨慎。”政府、企业、投资公司三方会谈已经涉及汇率风险和回款风险,大家都在积极地想法解决。
  来自省商务厅境外投资管理处的消息显示,有分析人士称,伊阿双边贸易有望在2016年大幅增长。伊朗急需数十亿美金投资发展基础设施,过去4年中伊朗经济总量下降35%,仅为3400亿美元。作为海湾地区运输中心,伊朗所需的大多数基础设施物资也都需经阿联酋转运伊朗。
  “受金融环境的制约,很多企业在伊朗的投资都处于尝试阶段,期待一带一路发挥实质的作用。”徐真分析说,现在伊朗的法律法规健全,政局比较稳定,而且伊朗对外输出的是石油、天然气、矿石,同时对日用消费品有很大的吸收量,从双方的经济结构来看,伊朗和中国的互补性比较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