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思路该转变了
应从重车出行,转向重人出行
2016年0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长久以来,济南市的治堵思路都重在车的通行,而忽略了人的移动,这导致市民过度依赖小汽车的通行方式。据交警部门统计,济南市有车市民工作日平均使用小汽车的频率为2.9次/日,节假日为2.5次/日,个体机动化出行距离分布在5公里以内的比例高达32.5%。
  为满足这些车辆的通行,济南市从2012年开展三年治堵行动规划以来,已相继推出很多措施,“比如设置直行和待转的区域,对道路资源深度挖掘。”济南交警支队交通处副处长王峰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尽管这些治堵措施短期内曾见效,但所起的效果,很快被大量增长的机动车淹没。
  交警人士表示,此前济南治堵已经走了弯路,如今确实已经到了调整思路的时候了。“一味为小汽车出行让路,就相当于向更多的小汽车发出邀请。治堵应该从关注小汽车出行,转移到关注人的出行。”
  据了解,3辆小汽车占用道路的面积,与1辆公交车占用道路面积相当,而公交车单车载客量是小汽车的18-20倍,人均占道面积仅为小汽车的10%。“为了解决20%的私家车驾乘人的出行效率,不顾其余80%市民的效率,这是不公平的。”王峰说,应转变人的用车理念和出行理念。
  在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看来,治堵关键是建立两个体系,“一是小汽车防控体系,把小汽车控制住。二是绿色保障体系,保障公共交通快捷、舒适,要有吸引力。”
  除了发展公共交通,交通专家也提议进一步优化道路设计,取消左拐车道。这样也可以提高通行速度。
 本报记者 王小蒙 张玉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