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院曝光40万“老赖”
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
2016年04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4月6日讯(记者 宋立山) 6日,记者从全省法院执行工作会议上获悉,2015年,全省法院共新收执行案件314568件,结案321207件,同比分别上升26.5%和33.9%,收结案数均创历史新高。结收比达到102.1%,在新收案件大幅上升的形势下,实现了全年执行收结案的平衡,较好地发挥了执行职能。
  省法院执行局局长程乐群说,目前全省三级法院全部连接了最高法院“总对总”司法网络查控平台;完成了全省法院司法网络查控平台“扩容”;加强了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全省法院互联互通和多级调度指挥的格局即将形成;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布和联动惩戒,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392710个,推动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作为最高法院确定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正在积极开展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试点。
  程乐群介绍,省法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工商局、省国土资源管理厅、省住建厅的沟通协调,在网络查询被执行人完整的工商登记信息、股权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等方面,尽快实现突破。目前我省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尚不具备联网条件,各中院要积极与各地市的土地、房管部门沟通、协调,尽快实现地市两级土地、房管信息的网络查控。
  从省法院接待执行来信来访的情况看,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法院,占全部信访案件的60%以上,越级访问题非常突出,中级法院化解辖区法院执行信访案件的质效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各中级法院要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对下监督指导,进一步提升执行信访层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主动研究分析基层法院执行信访案件长期难以化解的原因,通过强化督促执行,加大提级、交叉执行力度,解决因地方保护等因素难以执行的案件。
想开办新公司 先签“信用合同”
  本报青岛4月6日讯(记者 吕璐) 6日,青岛市在全省首推新设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要求经营者无论在网上或窗口办理企业设立登记,都要签署信用承诺书,若发生失信行为将受到处罚和惩戒。 
  6日,青岛市工商局在全市新设立企业实施信用承诺制度,青岛市成为全省首个市场主体准入前实施信用承诺制度的城市。“经营者在网上或者办理窗口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时,都要签署信用承诺书。”青岛市工商局企业信用处处长魏崧说,登记注册新公司时,工作人员会告知对方申请设立企业需承诺的内容,企业在申请设立登记时提前知晓企业设立后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及在信用建设方面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向社会做出信用承诺。
  信用承诺书上共有8项内容,包括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遵守企业年度报告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制假售假、商标侵权、虚假宣传、违约毁约、价格欺诈、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企业经营中出现失信行为的,将按承诺接受约束和惩戒;违法经营的将受到行政处罚。信用约束方面,启动了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在工商登记环节的任职限制工作,遏制失信主体参与市场经营活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