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了20多年纸马,如今面临失业
殡葬祭祀吹起节俭风,传统殡葬业艺人不吃香了
2016年04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现在的花圈,陈振山都是买的现成的。
     在商河的众多民间葬俗中,有“送盘缠”或“烧纸马”的讲究,在出丧过程中还有丧乐仪仗队表演,一些民间艺人靠糊纸草和吹唢呐为生。记者近日走访了商河县龙桑寺、沙河等部分村庄,发现随着村内移风易俗和丧葬改革的发展,这些艺人即将“失业”。
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孙延利         
“糊了二十多年的纸草,现在用的少了我也干不动了”
  74岁的陈振山是商河县沙河乡大仉村的一位“纸草艺人”,干了20多年,他已经记不清自己糊过多少纸马、粘过多少花圈了。如今的他,已经不再糊纸草了,花圈也是买的现成的。陈振山说:“现在用花圈的少了,很多都是从河北那里直接进现成的,像我这样专门扎纸草的人马上就要失业了。” 
  现在自己动手糊纸草的人少了,很多直接从大作坊中购买,人们只是单纯地把卖丧葬用品当做一种职业,很少有人忌讳了,但是早先村里“讲究人”不干这行。陈振山说:“在我们农村里,很多人忌讳这样的事情,人家都说有儿有女不干这行,我也是实在没办法,才拜师学的这个。”陈振山谈到,他和妻子结婚以后,妻子一直身患重病,家中一贫如洗,为了养活妻子和女儿,他只能学着扎纸草。 
  糊纸、扎架子、定型……做一套纸草,大约要花费陈振山2天的时间,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扎纸草。“前几年周围村里都来我这儿买,生意还凑合,现在不行了,用的很少了。”陈振山说,之前有老人死去,子女多的会买三四套“纸车马”,现在也就买一套,有的村庄还不让烧。陈振山说:“以前村里人攀比比较严重,烧纸草、摆酒席都比着干,现在很多村庄改革了,一切从简,大家用得也就少了,估计过不了几年,村里也就不再烧纸草了,摆两个花圈就完事。” 
  以前逢年过节,不少人会给逝者“送盘缠”,烧大量的纸钱。每到清明或者农历十月初一,每个墓地上都有一片大大的灰烬。几乎每年都会有因烧纸造成的火灾。陈振山感到,现在烧纸钱的少了,用几张冥币代替成捆烧纸的大有人在。陈振山说:“烧纸是一个传统,要想一下子取消是不可能的,不过大家开始有意识地烧一点,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吹唢呐唱小曲没了,三天丧事变一天
  在很多商河人对于丧葬的记忆中,除了有亲人的悲痛外,还有在灵棚周围吹的唢呐和丧乐仪仗队唱的小曲。记者走访了商河县的部分村庄,发现专业的仪仗队正在逐渐消亡。曾经在丧葬仪式上负责吹唢呐的刘先生说:“现在的葬礼很少用丧葬仪仗队了,部分村庄甚至明令取消。” 
  刘先生谈到,之前村里人有人去世,子女们为了表示孝心,让老人风光下葬,会花钱雇一个丧葬仪仗队,负责吹唢呐。有的家庭还会拿出多余的钱来让表演者唱哀曲。龙桑寺镇的王先生说:“一场丧礼表演下来,再加上给表演者的赏钱,少说也得五六百。现在取消了,老百姓能省了一部分钱。” 
  商河的传统农村丧礼基本上是三天,第一天告知亲戚朋友,第二天吊丧,第三天安葬。无论是村里人还是办事的主家至少要耽误三天的时间。丧葬改革后,不少村庄将“三天葬礼”变成“当天逝去当天埋”。龙桑寺镇刘集村的刘先生说:“三天缩短为一天,省了不少事,也省了不少钱。”他算了一笔账,原先酒席钱、棺材钱、纸草钱、丧乐仪仗队的演出钱大约花费近万元左右,现在只需要两三千元就能完成丧葬仪式,村民可省下丧葬费用数千元。 
  刘先生说:“灵前尽孝,不如床前尽心,丧葬上节省下来的钱拿来孝顺老人,老人心里更高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