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泄题疑云”背后的黑手
2016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斯涵涵

  多省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笔试于23日举行,考试结束后不久,不少考生及网友反映,江西等省份出现泄题情况。23日晚,江西省人社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正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4月24日新华网)
  据了解,此次公考是下午申论一考完,就有人在考点外散发上午行测答案。这里面有数小时的时间差,不排除一些考试培训机构为了抢占市场先机突击作答的可能。至于申论考题“双创”等,初看的确非常相似,但转念一想,这其实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被考试培训机构“押中”并不意外。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网上流传的那份疑似“申论试卷图片”。即便是在考场拍摄,也反映出监考是存在漏洞的——考场不允许考生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否真的存在泄题仍是待解的问题,其实更应关注的是“泄题”背后的考试经济。回顾近年来重大考试泄题事件,都不难发现专业培训机构的影子。一些培训考试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博取更大名利也是够拼的,有的派员工参加各类考试只为探查考题,有的潜心研究社会热点、考题套路和答案,也有机构勾结“内鬼”盗窃国家考试试卷。此外,也不排除一些机构为了夺人眼球,故意炒作“泄题”,向公众暗示甚至明示自己的“能量”。
  对于各级公务员考试来说,选聘的是未来的国家公职人员,这项考试就不仅仅是一次能力测试了。如果培训机构靠的确实是专业团队的分析研判能力,帮助考生提高成绩,也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通过相关培训,让考生更加符合公职人员要求。但若是走的“歪门邪道”,那就等于给得益于此的考生,在入职之前先上了一堂“潜规则课”。
  从这个角度来看,依法打击公务员考试泄题,意义不止于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更在于让真正有能力且诚信为人的考生,成为未来的国家公职人员。所以说,对此次省级公务员考试疑似泄题事件,切不可轻易放过,而对那些利用真真假假的“泄题事件”进行自我炒作的培训机构,也有必要加以规范。否则的话,擦边球打得多了,真正的边界就会越来越模糊,其负面社会影响不容小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