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2016年04月2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爱是一种感受,真正爱孩子就是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只有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价值感支撑着人的生命活力。
试问,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你是希望得到赚的钱还是希望得到赚钱背后的价值?走到最后你会发现,你要的并不是钱,而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由此获得的尊重。也就是说,人努力的最终目的是跟钱没有关系的,生命的成长需要内在的精神归属,而精神归属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价值。
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吃饭,他家里条件很好,有两个保姆。吃饭的时候,我看到朋友的母亲坐在沙发上,手边放着遥控器,她每隔一段时间按一下遥控器,昏昏沉沉似睡非睡,她并没有在认真地看电视,只是会偶尔按一下遥控器。我看到后就对朋友说:“你的母亲很麻烦,可能不会时间很久,你要注意。”他听后立刻否定说:“不会的!不会的!她每年都检查身体,就是有‘三高’,很多老年人都这样,每天都按时吃着药就好!再加上有两个保姆照顾着,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我说:“你不了解人性,也不理解人的心灵,再这么下去的话,用不了10个月……”他一下子就急了,说:“不可能!”我看他极力否定就没再多说。这是我的习惯,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想帮他也帮不上。
结果8个月后,他的母亲去世了。安葬完母亲以后,他很难受,问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你为什么会预测得这么准?”我说:“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规律。你母亲为什么会去世?是因为她没有价值感,因为你雇用了保姆也就抑制了她通过劳作获得的价值感……”
雇用保姆本来是希望母亲得到更好的照顾,没想到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所以,孝顺父母就要让他们创造价值,只要不是太累太重的活儿,都可以让他们去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其实,现在的老人最开心、最喜悦的事情莫过于孩子吃他们做的饭。所以,当你回到家里时,不管父母做的什么饭,即使你不爱吃,都要告诉他们:“我就爱吃爸妈做的菜!”你准备星期天去父母家吃饭,你会发现,提前几天,父母就开始为这顿饭做着各种准备。他们忙活半天就是为了看到你吃饭的样子,那是他们最大的满足,是他们价值感的体现。
其实,孩子也是一样,当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他就会感受到自己幼小生命的伟大。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因为人有了价值,才会有生命的活力!
然而,现实中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不让孩子做这个,也不准孩子做那个,只会冷冰冰地对孩子说:“学习去!谁让你做事了?考个100分比什么都强!”
孩子心目中爱的火花常常被父母无情扑灭。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要求就是让他考高分、上重点学校,别的什么都不需要。所以有些人考上大学后会感到生无可恋,因为他觉得没有价值。父母一直在逼着他考大学,有一天他考上了大学就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了。
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太好,往往会剥夺了他的价值感。孩子该玩就让他去玩,该洗袜子就让他去洗,要让他在不同的时间懂得做不同的事情。要让孩子感受到价值,父母就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给予别人爱,看到别人能理解、能接受、能感悟到,会比接受别人的爱感觉更快乐,更有价值!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往往会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弱”,从而给予孩子付出爱、创造价值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改变,不要总是把自己看成高山,把孩子当成弱不禁风的小草,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你的改变会让孩子成长为高山,你的示弱会让孩子成长为可以为你遮风挡雨的大伞! (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