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孙”测谎破案
2016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贺
  这个案子发生在2011年。某营业公司收银员姚某准备将11400元营业款存入银行时,发现自己用牛皮纸包好放在皮包里的现金不翼而飞,寻找无果的她急忙找领导汇报。值班经理不想把事情闹大,便逐一找员工谈话,想把事情尽快解决了。谈话的结果是无人认账,于是报了案。接报后,派出所民警对该公司进行地毯式搜查,没有发现现金的踪影。长清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接手此案,他们要用测谎仪完成破案任务。
  第二天上午8点钟,营业公司的7个员工就被带到刑警队,分局技术中队副中队长孙振接待了他们。
  提起孙振,他可是济南警方小有名气的神探。从事测谎工作十余年,他测试过上千人,破案数百起。他提出“心理冲击量理论”并创立“动态准绳测试体系”,在侦破案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业内的高度评价,他也有了“神探孙”的美誉。
  第一个进行测试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姜某。之所以选择她第一个测试,是因为孙振觉得她的嫌疑最大。姜某紧张得浑身发抖、坐立不安,问她话时,她声音变调,语无伦次。过度紧张一般是心虚的表现,孙振希望从她身上找到突破口。但事与愿违,尽管姜某在测谎时整个人都在“筛糠”的状态中,但测试的指标显示她不是作案人。孙振对她笑着说:“没做坏事干吗这么紧张?”姜某听后激动地哭起来,哽咽道:“谢谢警察同志还我清白,我从小就胆儿小,遇事就紧张。”
  第二个测试的是个小伙子,他虽然没有像姜某紧张成那样,但也是脸色铁青、肌肉僵硬,自己低头坐在一旁一声不吭。小伙子走进测谎室时满头大汗,孙振先让他放松情绪,和他闲聊了几句才开始工作。测试结果显示正常,小伙子也被排除了。
  第三个张某、第四个田某和第五个王某都是中年男人,他们轻松自如、有说有笑,一再强调,为了一万多块钱丢饭碗进公安局不是傻子是什么?测试的结果也排除了他们作案的可能。
  第六个苗某,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测试完排除她的嫌疑之后,她立马把自己的怀疑告诉孙振,她感觉偷钱的一定是合同工刘某。孙振问其原因,她说刘某因为偷电缆被原单位开除过。
  孙振对苗某提供的情况很重视。当最后一个进行测试的刘某走进测谎室时,孙振仔细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刘某是个30多岁、胖大魁梧的汉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为他反复测试了两遍,数据显示刘某清白。
  营业室有可能接触到钱的7个人都不是作案嫌疑人?那还有谁?孙振通过询问收银员姚某得知,还有一个叫小婷的女孩没来,原因是小婷是姚某的好友,虽然和姚某对桌办公,有可能接触到钱款,但两人亲如姊妹,大家都认为小婷不可能偷钱。
  孙振马上安排人把小婷接来测谎。小婷是个安安静静的漂亮姑娘,和她的名字一样亭亭玉立。走进测谎室时,小婷面带微笑、十分平静。刚刚测试了两组数据,小婷的嫌疑人身份就被确定了。孙振摘下测试仪对小婷说:“你年纪轻轻,工作收入也不低,为何走这步?”小婷平静的脸庞突然变得煞白,好半天没说话,最后终于开口:“我家里穷,弟弟上学需要钱。”
  案件就这样破了。
  通过测谎仪破案是孙振的强项,但运用起来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简单。测谎在我国实际推广的时间不过十几年,学术研究刚起步,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可以借鉴。在测试中,孙振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出发,一点点尝试对传统的测试模式进行改进和修正,经过数年的实践,将扎实的现场勘查功底和深厚的心理学研究运用到测谎中,收到满意的效果。
  案子越测越多,孙振在业内也小有名气。在“10·1女大学生被杀案”中,受中级人民检察院委托,由孙振带队对涉案人进行测试,出具明确的责任意见,在判决中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