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人拍的微电影获“金鸡百花”奖
影片讲述上世纪70年代知青扎根荒原、艰苦奉献的故事
2017年0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黄河入海口北部、距离东营中心城区60多公里的孤岛镇,有解放军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战士守护沃土的烙印,有地方政府开发建设的足迹,也有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高效勘探开发的印迹。军垦文化、黄河文化、石油文化在偏远的小镇扎根、融合,并让这座石油小镇拥有独特的“精气神”。
  1月份,一部反映油地军共建美丽孤岛石油小镇的微电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二届国际微电影展映后,被组委会评选为“优秀作品”。孤岛采油厂文联副主席孟辉认为,“这部影片不仅让我们铭记老一辈扎根荒原、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凝心聚力,全力夺取寒冬保效创效新胜利。” 

  本报记者 顾松 邵芳 
通讯员 贾新青 李海鹰


致敬拓荒者
抒写与槐林的一生情缘

  1月19日,一部由孤岛厂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全国4300余部微电影中脱颖而出,被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二届国际微电影组委会评选为“优秀作品”。
  据了解,这部影片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一群知青支援孤岛、艰苦奉献的故事,素材来自孤岛采油厂员工潘春燕母亲的真实经历。这篇融合油地军三种文化的散文曾在《山东文学》等多个平台发表,老一辈人奉献荒原、后代延续梦想的故事引起了孟辉和文友们的关注与共鸣,这为微电影拍摄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1970年,一个草木青葱的春天。18岁的美丽女孩周长平,同50余名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济南知青,以时称济南军区军马场员工的身份自愿来到孤岛,支援建设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荒原。
  那时的孤岛镇还叫东方红,没有电灯、电话、柏油马路,四野杂草,荒无人烟。而在女孩的眼中这片土地却斑斓泼洒,纯净美丽,如同年轻人身上的活力。作为孤岛第一批拓荒者,他们的任务是沿着黄河故道防风固沙,每人每天必须挖够300个树坑。瘦小的女孩手上磨起了茧,磨破了皮,就扯块布扎上接着干,每抓一下铁锹就揪心得疼。
  想家时,女孩就跑到荒原深处嚎啕大哭,只有狂风和白云抚慰着心灵的孤寂。那时女孩常常做梦,梦见荒原的春天长满了槐树,她和战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排成排,站成林,花香四溢,绿树成荫。春天到了,由知青们亲手栽种的荒原之春来临,女孩抚摸着发芽的小树尽情地流淌着喜悦的泪水。那天,他们都给省城的父母亲友写了家书,诉说小树发芽的喜悦。
  1979年,当返城的大潮来临时,三分之二的知青踏上了回家的路。此时的女孩已成长为女人,她与石油工人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有了襁褓中可爱的女儿,就如自己亲手栽种的槐树在这片土地深深扎根。怀着对家人的愧疚,女人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留在她心心念念的槐林旁。
  转眼40年后,曾经的荒芜之地长出了万亩槐林,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而当年的女人已进入迟暮晚年,可每逢防治病虫害任务紧迫时,两鬓斑白的女人依然和战友奋斗在万亩槐林,正如当年的信仰与坚守。
  这个女人就是潘春燕的母亲,儿时起,每年周长平总要带着她来槐树林走上一两遭,闻花香、享绿荫、做槐花饼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2000年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潘春燕陪同母亲再次来到槐林,这是母亲第一次说起了槐林的故事。
  “就在我出生前的几天,她和战友们依然坚持种树固沙,这让我突然明白为何年年都来这片槐林。”在潘春燕看来,从那时起,她就萌生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将母亲一代人的经历写成故事,以此向那个年代无私奉献的人致敬。
  
延续槐林风骨
记录艰苦奉献的历程
  
  提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孟辉坦言这是一部向老一辈致敬的影片,同样也值得人们向青春鞠躬。
  原来微电影从编剧到拍摄再到杀青,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苦与锤炼。在初次拿到剧本时,为了让生活化的语言更为艺术、更具感染力地呈现在影视中,孤岛文苑副总编刘庆堂和孟辉进行了反复修改,每句话字斟句酌,情感娓娓道来而层次递进。去年4月,微电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开始构思选角,孟辉特别邀请了孤岛采油厂具有表演经验的青年人参与拍摄。其中具有丰富摄、录、编、导经验的油三代青年员工李星灼担任导演,有着表演才能的员工程倩饰演年轻时代的母亲。
  然而在选取老年母亲一角时,剧组一度陷入困境。老年母亲需要有生活于孤岛的阅历,需要了解孤岛的文化与发展历史。“不如让我的母亲来试试。”程倩说,她的母亲曾长期在基层工会工作,是那个艰苦年代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因对孤岛的了解与热爱,程倩母亲朱晓玲将老年母亲刻画得生动到位,拍摄过程中还因回忆起峥嵘岁月,几度流下感动的泪水。
  6月份,微电影正式开拍。为找寻一处无现代化标志的原始地貌,李星灼等人沿着黄河大坝开车整整寻了一天半。为了表现拖拉机拉知青进入孤岛的激动情景,十余名员工将拖拉机用绳子捆起,将庞然大物从倾斜约30度、长30余米的黄河大堤一步一步地拉了下去,拍摄完成后又一步步拖了上去;为了展示当年防风固沙的艰苦场景,85后、90后的年轻女员工用水浇湿了脸,双手捧着黄沙从头撒下,拍摄多日员工的脸上、嘴里、衣服里统统都是沙土;为了搭建当年居住的军帐篷,男员工顶着炎炎烈日一干就是一中午,事后许多人的脸晒掉了皮,出现了中暑呕吐的现象;听说年轻人要拍摄向母爱与艰苦岁月致敬的电影,孤岛退休女工寸学萍还义务承担起剧组的航拍,全面展现了一个今非昔比的万亩槐林。
  在一个多月后的杀青之际,每个“演员”都流下了激动、感恩的泪水。程倩回忆称,拍摄的艰苦无法形容却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它让自己反思过去,更加珍惜地迈向未来。朱晓玲回忆称,她要感谢人生的精彩与遗憾,感谢养育生命的脚下的这方土地,感谢这个时代的自豪与包容,感谢所有的苦痛与温馨。

点燃文化的火炬
注入前行的向心力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经播出后,引起孤岛地区广大员工、居民热议。孤岛采油管理二区员工王宇坦言,影片给自己带来的更是心灵上的共鸣,自己的父母也是在那个年代抱着“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信念坚守过来的,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诠释着对孤岛的热爱,记录着那个年代的艰苦卓绝。  
  孤岛热采管理中心注汽四队热注运行工李晓燕说,前辈们用青春年华在这片荒芜之地开垦出无尽的希望,他们把荒原变成了乐园。他们的精神值得年轻人用行动延续。孟辉坦言,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最普通的地方、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彪炳史册的故事,是“劳动创造生活、人民创造历史”的体现。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发自肺腑,加上青年人对前辈充满敬意与感恩的演绎,所以感人至深,好评如潮。
  让曾经的拓荒者想不到的是,如今这片荒原生长起万亩槐林,还成为了胜利油田陆地产量最多的采油厂,孤岛槐花节也成为东营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而老一辈坚韧不拔、默默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已融入孤岛采油厂员工的骨髓与血液,成为凝聚该厂砥砺前行的向心力。
  2月9日晚,一篇名为《孤岛采油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这条新闻,讲述了孤岛厂深化利用“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把科技创新作为保效创效的利器,在国内首创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基层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劳动生产率、设备完好率等各项指标大幅提高。“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孤岛采油厂、孤岛社区党委书记王培祥坦言,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孤岛厂将通过持续推进资源化、差异化、市场化、信息化、低成本和绿色低碳战略,全面推动改革转型、创新发展、和谐稳定。


  ◥部分员工在录制结束后合影留念。

  摄制组在孤岛槐林取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