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学之路上走得越远,至少应该懂得学历与财富没有必然联系,知识与成功没有必然联系,普遍化教育与个性化成长也没有必然联系。一个人的人生由太多因素综合决定,学区房改变的权重会不会太小了一点?如果学区房唾手可得倒也罢了,如今是为了学区房改变自己职业与人生的方向,会不会太“举轻若重”了一点?
@杨早
人们都在用“春八仙”这个说法。按季享用时鲜,是将自己融入自然互动。春芽、春蔬中饱含青春气息,春韭、春葱、椿芽、蒌蒿、马兰头、枸杞子中有各种春之香辛生长气,天人合一,是最好的养生。但为什么一定要凑个“八”,称“八仙”呢?既是时鲜,都有时序的,野菜品种就有各种类别,各地气候不同,不同季食不同的当地鲜,才叫应时。
@朱伟
人对事物的见解,一开始是取决于财产当量。拿着月薪,看拿年薪的人休年假正儿八经地去消磨十几二十天,再瞅瞅自己跟着夕阳红旅行团带回来的一箱子纪念品,会觉得很low。可真的到拿年薪的时候,到哪儿半夜都要打开电脑看看才能睡得踏实。这个阶段叫做穷折腾。但当钱到了一定程度,或者说足够保障生活后,对人对事的见解,更大程度取决于自我精神追求的不满足和所处人群的影响。这个阶段便叫做富折腾。
@唐史主任司马迁
在我上班的路上,共享单车东倒西歪地妨碍观瞻,甚至拦道设障,让汽车被迫绕行。眼看着单车一方面泛滥成灾,另一方面又共享不成。在物权理应明晰的时代,暂时失去物权的“共享单车”犹如一个流浪汉。悲乎喜乎?
@马未都
虽然共有记忆或许可以促进人们形成关系更紧密的群体,但它们也可能会扭曲局外人的角色,在不同群体之间产生隔阂。记忆塑造群体身份,群体身份反过来又塑造记忆,这是一个潜在的恶性循环。
@土摩托
比喻也要与时俱进。现在形容工作很累,可以说:他累到连手机也不想看了。还可以说,他已经进入无欲无求的境界,连手机都不想换了,等等。
@严锋
网络是现代人的社交。虽然貌似足不出户,但天下尽在掌握。如果有网,但没有其他人参与,要网做什么?
@六六
和老妈去买菜,现在她也很时髦,都是用手机扫了码付款,就是习惯性地会和对方确认姓名才付钱。
@莲小兔
(三七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