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更长寿更健康
2017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连岳
  中国的移动互联,毫无疑问世界一流。这个产业让中国人有了出国很不方便的感觉:没办法“一机在手,万事不愁”。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挺放松的,都让小小孩玩智能手机,摔了就摔吧。好像这些孩子也学得挺快,很多功能摸几遍就会。下一代IT天才,中国的孩子可能就领先了。好比盖茨有机会小小年纪玩昂贵的计算机,微软就只能出在美国。
  今天看到一篇教人如何戒智能手机的文章,我就在想,为什么老有这种文章,这不是自废武功吗?这么好的东西,干吗戒?
  智能手机以及其后的移动互联,不仅不应戒,还应更加熟悉。在这平台上,许多产业发生了巨变,人的学习模式、生活模式也大不同。不用这平台,就像他人都已用火,你还在吃生肉。
  我常开玩笑,作为一个仍然还有饭吃的前媒体人,我家要挂两张像,一是马化腾,一是张小龙,祝他们永远健康。没有他们创新的平台,我可能不得不改行了。
  我对移动互联充满了好感,人人可写,人人可读,人人都是媒体,做得好,不问出身,就有收益。当然媒体只是很小的一块,我只是用它说明新技术的变革力量。
  中国的教育里,有种很奇怪的受虐观,凡让人喜欢的,凡是新技术,就要戒,就要污名化,电视、电脑、动漫、智能手机,都是这种命运。
  智能手机的命运好一点,老人家没那么强烈反对,原因之一是,许多老人家也成了低头族。但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在老年人中还是不够的。
  瑞士有项研究,时间跨度是2009年至2014年,对65岁以上老人使用网络的情况做了调查。那些建立更强社交联系的老人,预期寿命更长,更健康,认知功能更强,而44%不能上网的老人,建立更强社交联系的困难显然大得多。
  中国的老年人经常被视为不会学习的一群人,年轻人可以对他们说:这些新东西,你们就不要玩了,反正也学不会。一个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像没穿衣服一样无法见人,而一个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却像他们没有头发一样正常。想办法给你家老人一台智能手机,不要歧视,孩子能学会,他们也能。
  他们的观念仍在演化,有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或许正是因为没有新观念的刺激和对冲,才显得那么顽固。你和他们辩论,往往就像踢铁板,痛且无用,可是只要他们上了网,就有许多孩子和他们辩论,你不必那么辛苦,而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其他年轻人的冲撞,这对两代人来说,都是好事。
  人是天生的学习机器,记住这点本能,你就会一直学到老,对自己永远没有“无能”或“停止”的暗示;你对老人,也有信心,相信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学习获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