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关注孩子到大学
胶州市常州路小学吴衍香老师从教29年,上课一丝不苟,下课爱给孩子们唱歌
2017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震 本报通讯员 孙媚
  胶州市常州路小学是一所不大的小学,在这所信奉“合作共赢”的学校里,有不少学历不高但是业务素质出众的老师,从教29年的吴衍香就是其中一位。在吴衍香的办公桌上、电脑里,她将每一名学生的信息情况进行统计,一直记录到大学。正是这种多年如一日的点滴积累,让她有了一套独有的“因材施教”法。今年,吴衍香被评为青岛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吴衍香给孩子们讲故事。
  吴衍香正在上课。
从教29年,她给无数孩子唱过歌
  今年49岁的吴衍香是胶州市常州路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名班主任。谈到自己的从业生涯,吴衍香称其实起点并不高。1988年,吴衍香从胶州市职业中专幼师班毕业被分配到一家幼儿园任教,虽然工作轻松、收入尚可,但是吴衍香并不满足,主要是因为她更加喜欢和孩子们心与心的交流,显然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了,无法让吴衍香成为他们的心灵导师。
  1996年,吴衍香又自己考录到常州路小学,并在两年后开始担任班主任一直到今天。“我喜欢孩子,更喜欢和孩子彼此尊重的感觉。”吴衍香说,上课时她是一名严肃的、一丝不苟的语文老师,下课后她又是一名和蔼可亲的喜欢唱歌、跳舞、讲故事的阿姨。从吴衍香当班主任第一天开始,给孩子们唱歌、跳舞、讲故事的习惯从未间断,这一点也让她深受孩子们的爱戴。
每一名孩子的发展她会关注到大学
  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看似平凡的吴衍香也有着令人惊叹的一面。虽然是一名小学班主任,但是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关注却不仅仅局限于小学阶段。“我也记不起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每名孩子的发展我都会关注很久。”吴衍香说,每一名6年级毕业的学生,她都会持续的关注,升入了哪所初中、哪所高中、哪所大学,吴衍香一一记录在本子和电脑上,从而为自己观察和教育学生提供经验。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的学习能力、三观基本会初见雏形。”吴衍香说,她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会鼓励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去学习某些特长,然后用自己持续的关注来肯定或者否定自己先前的看法。吴衍香当然有走眼的时候,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都在她的意料之中。“2016年刚刚升入高中的这批学生,就有我带过的60多个孩子。”吴衍香说,当时全班共60多人,最后有39个升入了高中,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在吴衍香的意料之中。正是多年来持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让吴衍香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越来越强,有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因材施教法”。
毕业多年,学生依旧会向她求助
  2005年的一天,吴衍香突然接到了一名家长的求助,称孩子想不开,要寻短见,希望吴衍香能够马上到家里来劝一劝。这可吓坏了吴衍香,立马打车到了胶州市朱家庄村孩子的家中。这名向她求助的孩子叫小欣,是2000年从常小毕业的学生,当时正在读高中。因为正值青春期,长期的逆反心理导致小欣和家长很难相处,父亲又不会和女儿沟通,一味采取高压办法,让双方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小欣最为尊重的小学班主任。吴衍香见到小欣一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打开了双方的心结,最终很好地处理了这件事情。
  在长达29年的任教生涯中,有不少像小欣一样毕业多年依然感念、相信吴衍香的学生,这全部源于吴衍香对学生们的真心。“每个人都有爱好,有人喜欢睡觉、有人喜欢玩游戏,我就是喜欢和学生交流。”吴衍香说,多年来与孩子们在一起让她学会了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理解孩子。“我不在意能有多大成功,就是每天做着一点一点的小事,我相信自己会被认可。”吴衍香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