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刘洪斌”现形,敲响了一记警钟
2017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前,一个常年活跃在多个电视台的“专家”在网络上火了。这个自称“刘洪斌”的老年妇女时而成为“中医专家”,时而成为“蒙医传人”,时而成为“高级营养师”,时而成为“北大专家”,在各地电视台现场推销“包治百病的神药”。据媒体统计,此人大概有9个专家身份,当然没有一个是被证实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在电视频道之间自由切换,有网友因此戏称其为“著名表演专家”。
  “刘洪斌”打着“神医”“大师”的幌子推销一些屡上黑榜的药品、保健品、食品,她打包票能解决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等诸多顽疾。尽管“专家”擅长表演,还是有人很敏锐地发现了许多破绽,比如未发布广告批准文号及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或者夸大宣传保健品的治病疗效。当然,傻傻分不清的更不在少数,这几年究竟有多少患者上当已经很难统计。
  “专家刘洪斌”的现身说法看上去荒诞不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绝非孤例,因为科学常识的匮乏和媒体环境的变化,很多人对各种名头的“专家”毫无鉴别能力,偏听偏信,一不小心就蒙受了经济和精神损失。前些年在电视上骗人的多是“洋专家”,随便找个外籍老头穿上白大褂戴上眼镜,就能把国人蒙得云里雾里。这几年传统文化升温,不少厂家也跟风而上在里面挖掘商机,一些骗子经过简单包装,就成了做访谈开讲座的“御医世家”“蒙医传人”。
  就诈骗的范围和涉案的金额而言,这些冠冕堂皇的“专家”比医院挂号窗口前的医托更为可恨。各地监管部门也并非毫无作为,“刘洪斌”之前参与的多个广告、节目就曾被济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中分局严查通报。但是身兼数职的“专家”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依然很自由地在各地电视频道中切换身份。“专家刘洪斌”在电视上的畅通无阻,证明了当前对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监管还有很多盲点、缝隙,需要监管部门切实做好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否则每一个口若悬河的“刘洪斌”,都是对监管部门的辛辣嘲讽。
  当然,这些拙劣的骗术也再次验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并不必然推动科学常识的普及。现今,很多伪科学的东西在朋友圈里动辄以“十万加”的点击量传播,一些“专家”不仅活跃在电视上,还活跃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那些“给骨头吃药”的说辞,一些“专家”之所以敢拍着胸脯说“包治百病”“专治癌症”,就是认准了很多人不懂科学只信“专家”,只不过以前信“老军医”“洋专家”,现在更信“御医”“世家”。
  身份太多的“刘洪斌”终于纸里包不住火,在网络上火了。希望这条看似离奇的消息能够得到广泛传播,进而为社会大众敲响了一记警钟:试图绕过科学常识寻找“神医”“大师”,注定此路不通。科学常识是识破骗术的“火眼金睛”,如果常识不被人知,而伪科学四处流传又不被警惕,无论多么先进的传播媒介都可能成为孳生骗子的肥沃土壤,倒下一个“刘洪斌”,难免还有效仿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