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版“深夜食堂”成热帖
“饮食男女”背后故事引来数万评论点赞
2017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微博大V“假装在纽约”发微博说,“看完《深夜食堂》,想征集一些你在小饭馆里遇到的人和故事。”结果有近28000条评论,4万多条转发和3万多条点赞,于是一篇网友版“深夜食堂”迅速成为热帖,“饮食男女”背后温热的故事,令人读来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网友版深夜食堂”揭开生活五味杂陈的面纱
  □张楠

  最近中国版《深夜食堂》遭吐槽移植故事不接地气,无法直击观众内心。有网友说,其实所谓“深夜食堂”,或许不需要夸张离奇的故事情节,还原生活真实的面目才是根本所在。在这一点上,网友版“深夜食堂”——路边的苍蝇馆子、夏天的大排档、啤酒烤串、各种小吃……揭开了生活五味杂陈的面纱。
  有网友说,“小饭馆大排档边,有人和爱人纠结是否多要一碗面,有人和同学诉说上司有多么混蛋,有人和朋友吹嘘自己认识谁谁家的二大爷,有人可能正独自咽下对这座城市的告别饭……”
  豆瓣上也有网友说:“不如在小摊上烤串,背后是一群创业者大谈AB轮上亿融资,小情侣卿卿我我,秃顶大爷吹牛中东局势,中年矮胖阿姨互相吐槽自己的儿子儿媳”——他们的台词和人生并不复杂,但寥寥数个画面,就勾画出了命运的痕迹。

  “食堂”里有相濡以沫也有生离死别
  简单叙述的故事背后意味深长,竟有活着不易,甚至生离死别。网友“一个理想主义的大人”说:“我在如东客运站开了个沙县小吃,经常在附近乞讨的老头和我说他要回老家了,不来了,问他原因,他说不需要钱了,得白血病的孙子走了……请他在店里吃了个饭,唠了会儿嗑,结束时他抹着眼泪走了,和我说了一句他说得最多的话:好人一生平安。”
  踯躅半天的一个电话,带出的是满满的画面感:“我曾在一家被称为厦门深夜食堂的店打工,和经常来的客人都很熟,有天晚上曹伯伯喝多,徘徊于厕所和吧台,犹豫要不要给一个想念很久的人打电话,最终没打。几个月后传来曹伯伯胃癌去世的消息,我时常想起那天晚上,希望那个人知道有这么一个晚上,他那样想念你。”
  饭馆里也有最普通的父子情:“一个常去的大排档,很便宜的大排档,有天隔壁桌坐下一对衣着朴素整洁的父子,只要了一个肉片菜汤,两碗米饭,一声不响地吃着,老父亲只用汤兑米饭,把肉都给了儿子,儿子又把肉夹回给他。最后埋单25元,儿子掏了好久才凑够。儿子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我在这很好,我送你去火车站吧’。”
  还有相濡以沫的黄昏故事,“有一天在吃饭,看着斜对面这个老奶奶就这么一个人吃着火锅,服务员小哥说之前老奶奶经常跟她老伴儿一起过来吃,老爷爷走了两个多月,老奶奶还是点这大的鸳鸯锅然后一个人吃……”
  还有画面感十足的干架和分手
  当然,在网友的回复和评论里,也有情绪的宣泄和一地鸡毛,经围观群众描述来,感觉就是电视剧搞笑桥段。
  “我高中时有一次半夜11点在老家保定一个老字号吃驴肉火烧,老板娘和厨子打起来了,厨子用菜刀劈,老板娘用盛着蒜的铁盘挡住,一瞬间大蒜满天飞,我和我哥边吃边观战,吃完结账老板娘气呼呼地不收,说免单,我俩就走了。他一口袋蒜,我一帽兜蒜,都是飞来的。”
  分手总是伤感的。“晚上去火车站接人,在一家小吃店吃完饭以后开始蹭WiFi。旁边一对情侣正在分手,男的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我现在就这样了,你跟着我没什么希望。男的把女的送走几分钟以后又回来了,凑合着店里的免费咸菜喝了12瓶啤酒。”
  还记得毕业时在那座城市吃的最后一顿饭吗?是离别也是慰藉。有网友发评论说,“大学毕业前最后一夜,跑去昆明著名的小吃街园西路吃饵丝,我知道这是我在这个城市吃的最后一碗饵丝,下次再见我便是个过客。老板是个阿姨,认得我,说,毕业了吧?我点头。她笑着说:吃了一年我的饵丝也没见你吃胖,最后一碗我得多给你下点饵丝。没有一路顺风,没有前途似锦。”

  命运无常以及缘分邂逅的故事
  网友的评论里有命运的无常,也有缘分的邂逅。网友“衣锦夜行的燕公子”说,“我们家楼下有个烤串摊子,每晚都有故事,我个人亲历的有:戴着金链的大汉来摊子上打拖欠自己工资的老板,老板已经喝多了,躺在地上说随便打,我已经破产了,最好打死我,明天就不用面对债主了。烧烤小弟每晚做生意都要驱赶流浪狗怕它吓到顾客,凌晨四五点收摊的时候,流浪狗就在小弟脚边,等着他喂手里自己吃的饭;老外拿着录音笔认真记录每一种烤串的发音,把老板烦得不行……”
  来听听这个跨国背景的故事,“几年前去德国出差,跟旅居德国的李哥开车去了一个小镇,在小镇上随便找了家中餐馆就餐,李哥意外发现中餐馆老板娘竟然是他前女友。当年他跟女友一家人闹得很不愉快,但此度相逢已然是多年以后,大家恩仇早已远去,相视淡然而笑。看着女方一家其乐融融,李哥那晚喝了不少酒,似乎酒里都是故事。”
  “以前练瑜伽路过的胡同里有家小小的拉面店,只有五张桌子,但是老板打理得很干净,墙上摆着绿植和杂志,每天都亲自熬骨汤烧肉,很用心地经营着小店,不练瑜伽之后就很久不去了,再后来知道老板去CBD开了个比原来大十倍的店,还是一样的干净、一样的好吃,运气不会亏待用心做事的人。”
  网友充满烟火气的“深夜食堂”如同一部“饮食男女”,或许一杯浊酒下肚,吐露真心: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关心什么,怎么想问题,甚至吃什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