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大量上岸,全靠人工挖
青岛海鲜市场贝类唱主角,一个人4小时仅能收获30斤蛏子
2017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渔民下海捞回肥美的蛏子。
     本报6月21日讯(记者 宋祖锋) 即墨丁字湾海域养殖的上万亩蛏子开始大量收获。因为蛏子只能人工捕捞,一个渔民4个小时只能收获30斤左右。目前海鲜市场上贝类唱主角,蛏子,海蛎子、扇贝、蛤蜊等占据一半左右的销量。
  21日上午9点左右,在丁字湾即墨田横镇王哥庄村海域,正值涨潮,渔民们用扁担挑着刚刚收获的蛏子往岸上走。“今天早晨5点退潮后就下海忙碌,4个小时一共收获了40斤蛏子。”王哥庄村村民王向前说,每年6月下旬是当地蛏子大量收获期,渔民一般都是在退潮后滩涂露出时下海劳作,一直到潮水上涨后才收工上岸。王向前说,因为蛏子一般成长在30厘米深的淤泥中,只能使用自制的铁质工具人工挖掘收获,所以效率很低,一般1个人4个小时只能收获30斤左右。
  据了解,即墨丁字湾海域,五龙河从这里入海,海水咸淡适宜,淤泥中富含的微生物,成为蛏子天然的养殖基地。记者看到,渔民刚刚收获上岸的蛏子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而在当地,渔民更习惯把它叫做蚬。
  “蛏子苗在前一年4月播种,到了第二年夏季才能收获。”有着30年蛏子养殖经验的56岁渔民王胜友说,每年开春气温回暖后,当地渔民就会到海边的滩涂淤泥中播撒蛏子苗,蛏苗大约经过1年多时间到了第二年夏天开始收获。蛏子在生长过程中以淤泥中的微生物为食,并不需要人工特意喂养,所以至今仍属于传统天然养殖。
  渔民将蛏子收获上岸后,直接在岸边等候的商贩以每斤10元的价格收购运往市场。“这些蛏子主要销往青岛、烟台、北京、上海等地区,市场零售价每斤在18元左右。”一位常年收购海产品的商贩说,在青岛地区即墨、胶州、城阳、胶南都有蛏子养殖,目前养殖蛏子开始大量收获,每天在青岛地区有上万斤蛏子收获上岸运到市场销售。因为眼下正是伏季休渔期,蛏子、海蛎子、扇贝、蛤蜊等贝类海鲜开始大量上市,占据着青岛大约一半的海鲜市场。除青岛本地养殖的贝类海产品外,青岛市场上还有一些来自连云港、大连地区的少数贝类海鲜,供应市民餐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