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场婚事,比以前能省小两万
柳行街道推行移风易俗,节俭办红白事成了风气
2017年08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孟杰 
通讯员 李庆平 任万东

  烟不超过10元一盒,酒最高30元一瓶,饭菜不超过10盘一桌……按照街道上规定的标准,一场婚礼下来,郭厂村的老崔家足足省下了近两万元。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开始推行移风易俗以来,辖区内各村就刮起了节俭风。红白喜事厉行节俭,烟酒糖茶不攀不比,红白事节俭办,很快就成了这里的风气。
  既省钱又文明
村里人都说好

  上个月,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郭厂村崔运涛的侄子娶媳妇。但这家人却没有像往常村里人结婚时那样大肆操办,婚期将近,如果不是老崔家人脸上挂着的喜气,很少人知道这家人要办喜事。
  婚礼当天,没有从家门口排到村口的婚车,也没有豪华的舞狮队,新郎和新娘在喜庆和祝福中,完成了人生中最神圣的一刻。“现在都倡导节俭操办,光婚庆这块就省下了4000多块钱。”崔运涛说,婚礼后一家人好好算了笔账,才发现婚庆上省下的4000块钱,还不是大头。
  “以前新娘的家人至少要来6桌,一桌至少12个菜,价钱在600元左右,现在新娘家人就来了3桌,饭菜和男方亲戚一样,每桌的价钱控制在300元左右。”崔运涛说,零零散散算下来,这一场婚礼,崔家就省下了1.7万余元。
  对于村里流行的这种节俭风,崔运涛很是赞成。“以前这些钱都花在了形式上,其实都是浪费掉了,现在省下的这笔钱,小两口可以自由支配,给新家添置不少东西。”崔运涛说,婚礼前,崔家人担心新娘家不理解节俭办喜事的做法,于是和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专门找到对方进行解释,没想到对于这种文明风,新娘的家人也很赞同,双方一拍即合。
推行了大半年
在辖区渐成风气

  节俭办喜事,在郭厂村并不是只有崔家一家。
  今年年初,柳行街道开始在辖区内推行移风易俗,节俭办理红白事,郭厂村的文明之风由此刮起。
  “文明节俭办红白事,有一套参照标准。”郭厂村红白理事会会员陈增虎介绍,以红事为例,严格限制酒席范围,帮忙人员吃大锅饭,街坊邻居随份子一律不吃酒席,还以一盒烟、一包糖;每桌10人,饭菜不超过10个盘,4个碗;酒席用烟每桌不超过2盒,每盒不超过10元;用酒每桌不超过两瓶,每瓶不超过30元;取消吹鼓手;迎亲车队不超过6辆;提倡集体婚礼等。
  陈增虎坦言,刚开始推行时也遇到过一些阻碍,但在红白理事会和村两委的努力下,终于开始慢慢形成风气。“第一家按照标准办事的时候,村民还很有顾虑,但事后得到了益处,慢慢就都开始接受了。”陈增虎说,现在村里谁家再有红白事,红白理事会都不用做工作,村民就自己按照标准操办了。
  移风易俗,节俭办理红白事,在柳行街道也并不是只有郭厂村做得好。柳行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移风易俗行动,让节俭办红白事成了风气。
  村里设有移风易俗宣传栏。 本报记者 孟杰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