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的幼师需要的不只是放假
2017年1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戴先任

  “如果你们感觉心情不好,可随时提出申请休假,而且不扣工资。”近日,辽宁沈阳市一所连锁幼儿园的园长在一次幼教培训会上对老师们作出郑重承诺。心情不好可享带薪休假,这样的“园规”无疑是对幼教的优待,其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空间。(11月26日《华商晨报》)
  幼儿园虐童事件屡屡发生,引发公众对于幼教质量的担忧与焦虑。如幼教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工资普遍偏低等,自然让幼教从业者更难从中感受到职业尊荣,从而会影响到幼教质量,具体而言,这种状态下的幼师就更容易“心情不好”。
  沈阳这一连锁幼儿园为幼师放“心情不好假”,也就显得更有的放矢。这家幼儿园准备放“心情不好假”,据园长回应,也是为了体现对幼儿教师的尊重。有人会认为“心情不好假”是多此一举,如果幼师放“心情不好假”,那很多行业都要放“心情不好假”,干好本职工作是起码的职业道德,放“心情不好假”太过矫情。
  “心情不好假”所能起到的作用或许有限,但通过这一幼儿园放“心情不好假”这一契机,有助于人们重视幼师的作用与价值。在很多人眼中,幼师就是“带孩子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无非就是喂饭、穿衣、哄孩子睡觉。其实要当一名合格的幼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如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婴幼儿护理、学前儿童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语言教育等等。
  “心情不好假”并没有在全社会推行的必要,但通过“心情不好假”,让人看到幼师这一行业也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当然,幼师并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就像其他行业一样。那一起起虐童事件背后,可能有不少都是出于对职业的倦怠与厌恶,是一种行业性的“心情不好”导致对孩子的伤害,要“消灭”这种“心情不好”的情绪,就需要真正优待幼教行业,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薪资水平。
  一些虐童事件背后还有一种“心情不好”作祟,那就是监管缺失所致的主动作恶。对于这种无所顾忌的“心情不好”,则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恶师”的惩戒力度。另外,还有一种“心情不好”是幼师专业素养欠佳所致,这就需要提升幼师队伍专业素养,清除掉滥竽充数的低素质幼师,严把准入门槛。
  “心情不好”的幼师需要的不只是放假,某个幼师“心情不好”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意识到确实有不少幼师“心情不好”。铲除滋生幼师“心情不好”的土壤,让幼师队伍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才能避免“幼有所育”的底线不至于被践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