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防控系统性风险,理财市场将迎变局
“不保本”等悄悄写进理财说明
2017年1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11月26日讯(张頔 高寒) 日前,央行等五部委针对资管业务征求意见,其中打破刚性兑付等相关内容引发社会关注。新规实施后,你的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收益会下降吗?
  手头上闲钱超过5万元,短期内对流动性要求不太高,还希望有较稳定收益,银行理财绝对是不少普通投资者的首选。然而在新规之下,银行理财的到期收益相比预期就会有变数了。
  新规明确了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打破刚性兑付——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凡是刚兑的金融机构将予以严惩。所谓刚性兑付,简单来说就是承诺“保本保收益”,当产品到期时,如果收益达不到标的或者出现亏损,平台就自掏腰包把钱垫付给投资者。
  “春节前能拿回钱的理财有几种?哪种收益率最高?”11月24日,在济南历山路一家银行内,63岁的退休职工孔女士正在大堂里咨询理财经理。最终,她对一款理财期限60多天的产品产生了兴趣,收益率在5%左右。而理财经理也表示,这款产品基本可以确保收益。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旁边一家社区银行内。“45天期限,4.9%的预期收益率,保收益。”理财经理介绍,这款产品不能说没有风险,但是风险非常低,因此能保证收益。
  “虽然不能明说保本保收益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对客户保证的。”这家社区银行的理财经理介绍,这款产品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金融债、国债等稳定性较强的渠道,出现违约的概率非常小。“要不然我们也不敢保证。”
  尽管理财经理对确保收益信心十足,但记者注意到,这两款理财产品在说明书上,却都标注着“不保本”和“收益浮动”的字样。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保守的投资者是冲着刚性兑付购买银行理财的话,那么今后可能要选择存款、货币基金、国债等相对低风险的投资方向了。不过,监管的目的是建立打破刚性兑付的制度性安排,这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或违约率的上升,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仍是一种低风险、收益率适中的产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