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埠区五大市场之西市场
2018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朱文龙  实习生 毕杨
  沿着经二路自西向东行,穿过经二纬十二路口,就可以看到小商品、书籍、服装、饰品、食品等商铺林立,人头攒动的景象。这个地方叫做西市场,顾名思义,就是地处济南商埠区西段的一个市场,自1928年开业至今,这里一直都是商埠区的商业地标,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讲西市场的故事。

>> 西城第一家综合市场
  现在的西市场区域,早先是一片坟地。
  那时候,这边也没有什么正经的名字,因靠近北大槐树,所以大家也把这片区域唤作北大槐树。
  北大槐树也是片坟地。
  不过,虽说是坟地,这里却孕育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市场——“鬼市”。
  鬼市,是专门在凌晨进行交易的市场。之所以称这种市场为“鬼市”,一是因为市场上假东西、来路不明的东西、非法的东西多;二是其天黑前开市,热闹非凡,东边稍微一擦亮就像风一样散了,像鬼一般来无影去无踪。济南的“鬼市”很多,但最有名的还是北大槐树,因为这里是坟地,没人来管,也没人敢管。
  改变西市场片区命运的,是津浦铁路的开通。
  据《槐荫区志》记载,初期的济南商埠从纬一路(馆驿街西口)往西至北大槐树,胶济铁路以南,经七路(原长清大道)以北,占地约4000余亩。随后建成的津浦铁路从北大槐树庄北部穿过,打通了商埠区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使得北大槐树片区真正地融合在商埠区之内。
  从这时起,北大槐树一带得到了开发,鬼市被取缔后,这里逐渐发展成大批个体摊点的主要集聚地,当时多是一些露天经营、早设晚撤的小商小贩,同时还建成了“同乐”“玉生”两个小戏院。
  后来,两个商人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在这里建立市场。
  这两个人一个叫刘晋卿,来自历城仲宫,另一个是李九龄,他是刘晋卿的把兄弟。两人觉得此地铁路货运发达、人流旺盛,于是在经二路纬十一路租下了九亩土地。李九龄在这里盖了三排东西走向的平房180间,用以招徕各家商号和小贩在此经营,坐地收租。
  就这样,1928年9月,西市场成立了。当时西市场是济南市西部第一处综合市场。为了庆祝市场开业,两位商人还专门请来了木偶戏班助兴,一时间热闹非凡。

>> “龙头”下热闹非凡
  据说,新成立的西市场风水特别好。《槐荫区志》记载:“明代前,自现南大槐树东首向北穿中大槐树东街、经二路,至北大槐树西首,有一土石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长龙,岗上植树,抵御风沙。南大槐树一带,人烟兴旺,故名盘龙庄。”也就是说,西市场的位置就在盘龙庄的龙头之下。
  不知道风水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但西市场开张后生意果然兴隆。
  西市场开业后,鲁西各县、郊区客商以及全国各地经商者纷纷来此开店经商、落脚营生。当时,独开门头的店面有百余家,主要经营广货、鞋帽、细布、饭馆、卷烟、图书及其他日用百货,也有茶馆、戏院、饭店等休闲场所。
  老济南台先生出生在西市场片区,他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是这样描述西市场的:“西市场的南门直通经二路纬十路,两边是比较正规的店铺,大都是卖鞋的、卖布的、卖药的、卖衣服的和后来建成的新华书店等。”
  由于这些商铺物美价廉、服务周到,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商家脱颖而出,逐渐成为济南西部商界的佼佼者。比如阜成信的棉花生意壮大后,向其他行业投资,在各地广置房产。阜成信还经营了南京面粉厂、仁丰纱厂等商号的股份,创始人王协三光房产就有千余间,可谓棉花行里的“大宅门”。
  一间楼则主要经营各类针线、纽扣、小百货以及假胡须、披带、穗子等戏曲演员所需要的行头,品种齐全,质量过硬,至今,经二路上依然可以找到一间楼的老字号。
  泰丰园饭店则是济南西部餐饮老大,来自长清、平阴的顾客一般都要在泰丰园吃上一顿,才算是进了一趟济南城。
>> 难以忘却的济南皮影戏
  在台先生关于西市场的回忆文章中,他多次提到了民生戏院,尤其对这座戏院中上演的皮影戏赞不绝口:“皮影戏老前辈李兴时‘主挑’的皮影,那真是娴熟的技艺、诙谐的唱词加上略带沙哑的嗓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戏迷。”
  皮影是一种用驴皮或牛皮平面镞镂的人物、动物或其他造型的艺术品,经光照射投影在幕布上,加以配说、配唱、配乐,就是皮影戏。
  据传说,发明皮影戏的是山东人少翁,他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因为发现汉武帝过于思念死去的嫔妃李夫人,他就仿照李夫人的外形剪制了一个皮影,使得汉武帝可以再睹爱妃的风姿。
  济南皮影戏一向保持着纯朴奔放的民间艺术特色,人物脸谱、衣着服饰造型生动形象、夸张幽默。其雕工之流畅、着色之艳丽以及通体别透和四肢灵活的制作效果,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台先生所说的李兴时,其实是“李家皮影戏”的第三代传人。济南皮影戏是邹县人李克鳌在1915年带入济南的,李克鳌是第一代传人,他儿子李福增是第二代传人。
  西市场,一直是“李家皮影戏”的大本营。不仅仅是李兴时,还有他父亲李福增的高足李兴堂都在西市场唱过皮影戏。
  李兴堂出师后的第一台戏是在济南西市场里唱的,博得了满堂彩,从此,能容纳200多人的场子场场爆满。而他的师父李福增则在大观园演出。由于师徒二人的皮影戏都很精彩,热衷于皮影戏的观众常常往来于两个场子之间,成为当时一大盛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