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曹地
2018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水浒城尚义堂
  宋江武校
   □文/片 本报记者 张九龙
  当年到曹国,孔子既不是为了政治游说,也不是为了学术考察,而只是单纯地车行至此,心向往之。落魄之时拜谒心中英雄的陵墓,自然别是一番滋味。千百年来,滔滔黄河水一遍又一遍浸染了这片土地,激荡着推重忠义、尚武崇文的曹风。
不算高的仿山 孔子特意来扫墓
  先秦时期,鲁西南有个曹国,封地在今菏泽定陶、曹县一带。公元前495年,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已近花甲之年。
  人倒霉时,连喝凉水都塞牙,那两年,又挨欺凌又挨饿,孔子可真是尝尽了苦头。虽说卫灵公对孔子还算不错,但此公生性好色,又有南子搅乱国政,终究难成大事。孔子在卫国待得憋屈,于是便离开卫国,打算前往宋国。
  卫国在北,宋国在南,还有个曹国夹在中间。此时曹国弱小且附庸于鲁国,按理说只是途经之地,孔子完全没必要停留,但他还是选择在曹地稍作休整,并带领弟子一行到达仿山。
  仿山位于定陶城北,虽然叫山却不是山,而是人工堆砌的一系列高大土丘。这里埋葬着曹国的历代国君,是曹国的皇家陵园。
  孔子是来扫墓的,他要祭拜曹国开国国君——曹叔振铎。这是个另类的安排,因为孔子虽然向来好学,对许多事情很感兴趣,但各种记载中却很少见他有考察王侯陵寝的习惯。
  曹叔振铎是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之弟,同时也是周公的兄弟。他向来以忠义著称,在武王伐纣、开创周朝伟业的过程中直冲一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周朝建立后,武王将他分封到了曹国。当时的曹国有“天下之中”之称,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曹国,他励精图治,文武兼修,深得民心,使曹国成为拱卫周天子的坚强堡垒。
  初到仿山,记者完全没有传说中那种“积壤之高,仿佛若山”的体验感。目测了一下,仿山的海拔高处也就十几米,矮处不过四五米,占地规模倒是很大。对此,仿山风景区工作人员解释,定陶以平原为主,紧邻古黄河,两千多年下来,黄河泛滥不计其数,使得地面淤积层不下十米,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仿山确实要比现在看起来高大得多。
  如今的仿山更像是一座碑林,目之所及,是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各色石碑。有的是标示曹国历代国君陵寝所在的墓碑,有的是历代重修重建所立的纪念碑,有的则是曹氏子孙捐款捐物所立的功德碑,好是热闹。
  遥想孔子当年,身为皇家陵园的仿山怕是要静谧许多吧。那时的曹国在中原群雄里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无险可守的曹国甚至只能依托鲁国的保护而延续国祚。
  如果说制礼作乐的周公是孔子眼里的伟人,那么忠义立身、以周礼治国的曹叔振铎至少也是孔子眼里的英雄楷模吧。可是,站在仿山那一刻,周公子孙治理的鲁国已不是原来的鲁国,曹叔振铎子孙治理的曹国也已不是原来的曹国,想到这些,孔子应当会阵阵心痛吧。
  何况,彼时的孔子也不是原来那个人人奉为座上宾的博学鸿儒,只是尘世中难觅根基的一缕浮萍。
  问苍天何谓正道,问世间谁是英雄。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我似乎在曹叔振铎陵墓的黄土上寻到了孔子眼角落下的老泪,那味道又苦又咸。
  不知道,在这里,他是否重拾起信仰和力量?

热闹的仿山庙会 每天十万人客流
  公元前487年,曹国灭亡后,当地百姓怀念故国,便在仿山建造曹伯祠,供奉祭祀曹叔振铎。虽然朝代更替,几经兴废,曹伯祠还是一直延续了下来。围绕着曹伯祠,仿山陆续修建起了数十座庙宇,儒、佛、道应有尽有,成了附近百姓烧香的好去处。仿山风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前些年仿山总是浓烟缭绕,近年来移风易俗已经改善了不少。
  刚到仿山时,我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仿山离定陶城区较远,但是这里的人气却很旺,景区外的道路几乎被各种商贩包围,这与之前我重走孔子之路时到过的许多郊野古迹大不相同。对此,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这还不算什么,要是晚来几天,赶上一年一度的仿山庙会,那才叫真正的“水泄不通”。
  据了解,定陶仿山庙会是民间百姓为纪念曹叔振铎自发举办的祭祀活动,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每年农历三月廿七至廿九是仿山庙会的日子,来自晋、冀、鲁、豫、苏、皖等省的商贾游客提前数日就会来到仿山,每天的客流量不下十万。每年的仿山庙会车水马龙,贸物交易,是鲁西南及周边地区农贸交易的大型贸易场所。
  仿山庙会期间,仿山各处热闹非凡。娱乐区域设有乐鼓、民间戏曲、现代歌舞、武术杂技表演等;宗教祭祀区有道场、神像法物信香开光、百神谱展示、古玩字画展示、寻根祭祖等活动;商贸交易区有日用农具专卖、牲口专卖、日用杂货、儿童玩具、衣帽服装、鲁锦粗布、风味小吃、炒面茶汤、糖人面人……各种活动应有尽有,是当地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虽然没机会亲自体验,但我还是能想象出那人山人海的壮观场景。孔夫子要是在天有灵,知道如今曹地百姓安居乐业、物资充盈,也该无比欣慰了吧。要是有机会,说不定他也会带着弟子,赶赶这仿山庙会,给周游列国之行置办些补给物资呢。
  曹叔振铎身后如此风光,还因为他是中华曹姓的始祖。工作人员介绍,每年仿山庙会的时候,很多曹氏子孙都会来此祭祀祖先、重修庙宇。2015年时,当地在仿山举行“西周曹国建国3060周年暨中华曹姓祭祖大典仪式”,海内外4000余曹氏宗亲参加了活动,创下了纪录。
  如今,曹氏子孙已延续至八十多代。在菏泽市曹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曹恒顺看来,曹姓家族兴旺与良好的家风密不可分。曹恒顺曾主持编修《曹口村志》一书,其中的《曹氏族规》围绕“行良善、去邪恶”提出了“兴学校、重读书、尚文武、敬师道”等具体要求,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曹氏族规》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为人处世各个角度提出要求,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彰显了正能量,在今天看来,这些规定也是很有意义的。”
功夫高德行好 想当好汉不容易
  在曹叔振铎影响之下,曹地自古有忠义之风,距离定陶九十余公里便是“中国好汉之乡”郓城。在郓城,曹地的忠义之风则以另一种更加鲜活的形式延续下来。
  郓城是古典名著《水浒传》所写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小说中水浒好汉的主要头领晁盖、宋江、吴用等都是郓城人,当地素有“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智取生辰纲”“玄女庙得天书”“枷打白秀英”等故事据说就是发生在这里。
  在郓城,我见到了宋江武校副校长刘国庆。刘国庆是土生土长的郓城人,七岁习武,1985年时与樊庆斌共同创办宋江武校。相见时,他是从建筑工地上赶回来的,脚上、裤腿上沾满了泥,一下子让我感觉亲切不少。
  地处鲁西南黄河岸边的古县郓城,无论男女老少,至今都深受水浒故事的影响,他们忙时务农,闲时习武,古道热肠,忠勇仗义。在刘国庆看来,山东是孔孟之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即便以尚武著称的水浒文化,其灵魂依然是教人忠义和孝道,这与孔子倡导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古人尚武且崇德,孔子有“见义无为,无勇也”“仁者必有勇”等观点。刘国庆认为,武术除了竞技性元素外,在精神层面,武术蕴含着许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最突出的就是武德。
  他表示,传统武德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作正大之事”,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功夫再好,没有武德,别人就不服你。”
  正因如此,宋江武校在建校之初便确立了“以德保武、以文保武、以武促文、文武并进”的教育方针,“武术能强身也能伤人,只有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武德教育,才能够健康长久地发展。”
  如今,宋江武校学员是每年央视春晚的常客,早已名扬天下。走在宋江武校,遍布学校角落的文化墙都是德育教育内容,走进教学楼,迎面而来的是《弟子规》全文。刘国庆介绍,宋江武校的学员人人都会背诵《弟子规》,这也是学校开展武术德育教育、培养文武兼修人才的一大特色。
  刘国庆虽然是习武之人,但他本身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借助开发水浒好汉城的契机,他走遍了半个中国去寻访各地优秀古建筑,几乎成了古建筑保护领域的专家。
  临别时他告诉我,刚才是从郓城文庙遗址工地赶回来的,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文庙的古碑,喊他去看看。“那么好的碑给铲断了,真是可惜。”
  冥冥之中似乎真有安排,谁曾想一切又绕回了孔子身上。
  武术的精神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而是有担当,敢负责的一种大丈夫格局。我发现,即便是在尚武之地,孔子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也从未过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