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考证热”,监管要力行
2018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汪昌莲

  面对几百万的求职大军,即便是手握硕士学位、身处或即将迈入求职这场拼杀中的研究生也不淡定了——考证、辅修、培训,努力以各种砝码加持,可以说,“求生欲已经很强了”。考证,几乎是研究生的一种“标配”,以致有人调侃说,“没几个证在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研。”而拿到手的证件则成了“有可能”的加分项。
  求职压力下,一些研究生也加入了“考证”大军,有的甚至“能考的证都考了”,但尽管如此,这些研究生在职场依然没有安全感。究其原因,缘于当今社会对学历及资格证书的过度崇拜。时下,许多用人单位只认学历不认人,只看证件不看能力,而且工资福利待遇与学历、职称高低也是绝对成正比的,这就刺激了一些大学生为追求学历和职称而不惜一切代价。
  事实上,高学历和高职称,并非代表高水平和高能力,让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获得平等竞争机会,共享劳动创造和社会发展成果,应成为用人体制的必然选择。
  目前,中央已提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已经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占到了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70%以上。职业资格考试太多、证书太乱的现象有望改变。这显然是个积极信号和正确导向,社会对学历过度崇拜、唯证书是举的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取消部分职业资格仅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这一管理办法的核心,就是要对那些真正需要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规定的行业,有一个清楚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应该弄清楚哪些应该进行认证,哪些不应该进行认证,哪些是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和行业,应严把准入门槛。同时,制定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在目录之外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工作。
  取消一些行业的职业资格认定,并不代表政府对这些行业可以放任不管;相反,政府的监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严把执业人员准入关,从多方面对执业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同时,严格审查执业行为、执业质量,并作为执业记录记入人事档案。再者,通过执业信息网,建立执业信用档案及不良行为记录,加大对执业人员监管力度。特别是,认真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建立严格的执业准入制度、执业监管制度及市场清除制度、公平交易保障制度、奖惩制度等,完善执法监督体系,使依法管理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执业管理有序运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