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举办省内首个传承人电商培训班
50余位非遗传承人学开网店
2018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10月29日讯(记者 汪泷 通讯员 孙灿) 10月28日,由济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宁市任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电商培训班圆满结束。为期三天的培训中,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的专家和阿里巴巴淘宝大学讲师一起,为来自全市的50余名非遗传承人进行电商培训。像这样针对传承人的培训,在省内尚属首次。
  当日上午,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来自阿里巴巴淘宝大学的电商讲师走上讲台,通过生动、详实的课件,向讲台下坐着的50余位非遗传承人,介绍了以淘宝为主的电商平台发展情况,以及具体到如何在电商平台上开办、运营一家网店。看到依托电商平台发展壮大的一些文创品牌的经营数据后,不少长期习惯于线下经营的传承人,有了颇深的感慨。
  “网购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转变角色在网上销售非遗产品,以前确实没想过。”三天的培训中,青陶传承人薛琪跟着讲师,学到了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电商店铺注册及运营的内容之后,意识到自己的青陶作品完全可以依托电商平台打开市场,“我现在主打的百家姓青陶产品,没有地域的局限性,喜欢自己姓氏产品的都可以购买,所以放到网上销售肯定推广得更快。”
  济宁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富荣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下,许多行业、许多产品都可以在其之中找到一席之地,“非遗也不例外”。他认为,现在不少传承人年龄偏大,又或者深居简出,对互联网和电商的了解比较欠缺,“我们需要让他们意识到,把非遗作品放到网上销售,也是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形式,更加符合当前文化消费者的需求。”
  李富荣介绍,下一步,济宁市文广新局将面向全市开展更多此类活动,组织更多的优秀电商讲师、乃至已经开办电商较为成功的非遗传承人来济宁,为更多的本土传承人传道授业,“我们要让传承人们意识到,互联网及电商有着便捷、高效、精准、覆盖面广、无地域限制的特点,对于一些从业人员少、生产规模小、产品特色强、文化内涵丰富的非遗项目,是一片更大的市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