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小记者走进张店区中医院开启中医药文化之旅
辨中药、学中医,小记者大开眼界
2018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有一个地方是孩子们最不喜欢去的,但齐鲁晚报小记者们却在那里接触到了中医药文化,增长了见识。27日,齐鲁晚报十余名小记者,到张店区中医院开启了一段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旅程”,不仅认识了部分中药材,学习了中医知识,还体验到了中医特色疗法。

本报记者 胡泉
常见树叶竟是药
小记者长见识

  小记者们首先来到了医院的药房,这里有两个药房,一个是现代化中药房,一个是传统的中药房。讲解员给小记者们介绍道:“我们首先看大的这个现代化中药房是医生将病人所需要的中药做好,这样病人就可以直接取药后回家喝了,而旁边这个传统的中药房内则放置了上百种中药材,病人可以买到自己所需的药材。”
  紧接着小记者们来到大厅的一侧,这里放了几十种中药标本。这时有小记者指着墙上的一个标本说:“那是银杏叶,我认识。”工作人员说:“对,这位小记者说的很对,那件标本确实是银杏叶,银杏叶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
  随后,讲解员问小记者们:“大家都知道人参也是一味中药材,现在在我们的标本中有一件就是人参的标本,谁能给我指出来呀?”小记者们这时纷纷用手指着标本问:“叔叔你看那件标本是不是?”可是小记者们连指了三四个标本都没有获得最终的肯定。讲解员便指着一支长有叶子的标本说:“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参。人参是长有叶子的,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药材都是采用了它的根部,所以小朋友们才没有把它认出来。”
近距离接触中药材
小记者收获多

  紧接着小记者们来到标本的对面,在玻璃柜中,摆放着几件古代制作中药的器材。有小记者对着一个药碾说:“以前在电视里我看到过这个东西。”讲解员说:“古代医生就是用药碾把药材碾碎的。而且这里还有一种用脚来碾药的药碾。”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来到了医院的会议室,在这里更近距离的接触中药材。讲解员为小记者们带来了十几种中药材,其中不乏一些出处“古怪”的药材。讲解员举起一件白色的药材问小记者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随后,讲解员将药材交给小记者们仔细观察。小记者们拿着这种药材观察了几分钟。“这个药材的材质不像草,是不是骨头什么的?”一位小记者说。讲解员告诉大家:“这是乌贼的骨头,中医通常都用它做止血药。而且它还具有止痛、止血、接骨、骨缺损修复、抗辐射、抗肿瘤、抗溃疡等作用。之后。讲解员为小记者们一一介绍了其它药材的功效。
仅仅在耳朵上
就有几十个穴位

  随后,该院医生来到了会议室,她的手中拿着两个耳朵的模型,还有一个满身标有穴位的假人。“小记者们好,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讲解中医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穴位知识。”医生说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贴过三伏贴,贴三伏贴就是通过贴敷刺激穴位,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看我手中的这个耳朵模型,仅仅是在我们的耳朵上就有几十个穴位。”接下来,医生为小记者们贴了耳豆贴。并且告诉小记者们:“在耳朵上贴上的耳豆贴有预防近视的作用。”
  在活动的最后阶段,讲解员为小记者讲解了关于中医的故事。虽然此次中医药体验只有短短1个小时的时间,但小记者们感受到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神奇奥秘和博大精深。
加入齐鲁晚报小记者
开启职业体验之旅

  想体验不同的职业吗?快来加入齐鲁晚报小记者吧!在周末或假日,小记者团都将准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特色课体验营,锤炼孩子们的意志,让孩子们体验采访的每一个细节,锻炼与陌生人交流的技巧,摄影培训让小记者学会记录世界的美。同时,本报将开辟专版,记录小记者的点点滴滴。小记者们的优秀作品也将在本报刊发。
  咨询电话:18053341995。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