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花集团总裁孙东伟:
花生良种将带来食用油变革
2017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鲁花集团作为行业佼佼者,“少帅”孙东伟带领团队培育和推广高油酸花生良种,创新“双料油”和酱油生产工艺,正在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花生油生产的瓶颈。
  本报记者 刘帅 张贵君

  培育花生新品是产业变革关键
  孙东伟1995年到鲁花上班,至今已经过去了22年。接受采访时,孙东伟是从上世纪家喻户晓的“滴滴鲁花香飘万家”那句广告词说起的。
  孙东伟说,鲁花在创业初期就在内部提出了两句话:一是“为人民服务”,二是“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话,却在鲁花坚守了30多年。不但如此,“产业报国,惠利民生”的标语也耸立在全国20多家工厂的大门口,时刻提醒着全体员工。
  孙东伟认为,山东花生名扬天下,山东人也习惯吃压榨花生油,鲁花就是在对这种传统压榨工艺的创新与变革中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所以鲁花一手牵着广大食用油消费者,一手牵着广大花生种植农民。
  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花生油生产企业,陈东伟却深深为国内花生种子老化问题而感到忧心:老种子产量低,农民不赚钱,而国外的高油酸花生价格相对便宜,出油率高。想保住国内花生产业,解决价格倒挂问题,培育国内花生新品种便成了当务之急。
  令人欣慰的是,鲁花集团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已开发成功,能够增产30%到50%。目前,良种正在扶壮期,从几亩试验田开始已经发展到上万亩,2017年计划种3万到5万亩,2018年计划扩展到二三十万亩,到那时就可以实现产业化种植。孙东伟说,这种花生新品种不仅含油量高、产量高,而且油酸含量特别高,已达到80%以上。孙东伟说,对于花生产业来说,这将意味着一个革命性的巨变,未来很可能改变中国的食用油格局。
  花生油企业产酱油可不是“打酱油”
  从2016年底开始,一款鲁花“双料高油酸食用调和油”的产品悄然在国内各大超市上架。在孙东伟看来,这款产品融合了几个“偶然”。第一个偶然是西班牙一家国际橄榄油企业的老板想借助鲁花品牌,在国内推广橄榄油,孙东伟只答应帮忙“捎带着卖”。第二件事更偶然,有一次孙东伟发现厨房里有一桶奇怪的绿颜色的油,一问才知道,那是一桶橄榄油和高油酸花生油一比一配出的调和油,而做出来的饭菜居然挺好吃。孙东伟借此让技术部门进行研发与试验,炒土豆丝、炸里脊、炸馒头,结果口味还都不错。产品有了雏形,叫啥名好呢?在一天跑步时,一个偶然的念头闪现在孙东伟脑海中,就叫“双料”,于是,兼具着营养与美味的鲁花高油酸调和油面世了。
  除了双料油,鲁花酱油更是一款历经十年持久打造、匠心独酿的一款产品。孙东伟介绍,鲁花酱油颠覆了其他传统酱油的做法,采用世界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和压榨生产工艺,不添加防腐剂,真正呈现了酱油的自然鲜香。如今,鲁花集团投资十几亿元建设了国内最先进的酱油厂,大大改变了国内调味品市场的格局。在孙东伟看来,无论从全国市场还是鲁花内部市场份额来看,鲁花酱油都绝对不是“打酱油的”。
二代接班要“持经达变”
  孙东伟作为鲁花集团的“企二代”,从20多年前就见证过父辈创业的艰辛,亲身参与了企业大发展的历程,2014年才开始担任鲁花集团总裁。
  孙东伟说,以他父亲为首的第一代创业者,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本身就积累了很多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要好好地继承发扬。“该说的要说,该听的要听,要持经达变,既要坚守,也要创新。”孙东伟说。
  采访中,孙东伟拿出了父亲孙孟全编写的企业文化读本《鲁花生生之道》,“产业报国,惠利民生”“明道多德,行道有神”“利人为公,以德取得”等哲学理念和价值观赫然在目。孙东伟说,企业独特的管理文化融入了人生智慧,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成功的秘籍。新一代企业家只有以赤子之心,用满腔真情,真抓实干,才能带领鲁花创造新的辉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