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泉水漂柳”特色,室内中庭引光到地下
2017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结合周边城市交通情况,在设计中,地下广场从南到北开设了三个主要出入口,作为组织人流交通的主要节点,这三个出入口两个为下沉广场,一个大台阶。
  “南大门”的设计概念就是要与地铁结合,因此南段与规划中的地铁M3线以及环线相接,地铁站是历下广场站。地下广场西侧是建设中的华润万象城,东侧是在建的中弘广场,地下广场建成后,将联系地铁和两个广场。市民从地铁站出来后,可以穿越地下广场,去往两个广场。“从这个层面上讲,南区地下广场更多的是承载功能性,特别是交通功能。”方案设计者表示。
  此前,地下广场与未来地铁的连通方式一直未定,下沉广场、采光天窗等都是考虑的方案。不过,此次设计方案给出了最终答案——下沉广场。“南大门”将通过南侧下沉广场分别与M3线地铁站以及环线地铁站相连通。同时,南侧下沉广场也是整个CBD绸带公园的门户。
  在内部交通组织方面,地下商业部分采用内街与中庭以及下沉庭院相结合的线性交通结构,充分考虑店铺的商业价值均好性。
  在景观建设方面,南区地下广场要通过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以及地面景观的设计体现“泉水漂柳”的济南特色。 
  在内部空间景观方面,商业空间内部设置室内中庭,将地下一、二层上下贯通,中庭顶部是可以采光的顶棚,引入自然光照,形成室内的开放空间。在线性的商业街道上,“中庭”将成为具有活力的节点,活跃商业气氛,既实现了人流的自然引导与转换,也营造了层次丰富、灵活动感的室内商业空间,从而激活地下商业潜力,提升其价值。
  “通透且具有活力的开放空间有利于延续购物人群的消费行为,从而提升项目的商业价值。”方案设计者称。
本报记者 魏新丽 喻雯
实习生  赵夏晔 冯沛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