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产业领跑,中国重汽济宁公司销量快增长
一家企业撬动百亿产业资源
2017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于伟


  第一季度,济宁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领跑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1.2%,尤其重汽商用车订单大幅度增加。“今年1至4月份总产量是8688辆,去年为2510辆,也就说今年1个月的产量就接近去年4个月的总量。”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济宁公司”)总经理刘荣章介绍,公司还衍生出济宁17家零部件供应商,预计对区域零部件产业的带动将超过100亿元。这组数字印证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轻量化、低排放
近三年销量增80%以上

  在中国重汽济宁公司涂装生产线,80%的生产流程全由机器人来完成,这种的生产场景同样出现在焊接生产线、驾驶室生产线。
  “从做好的车架上生产线,经过100多道工序,到整车下线,仅需要6分钟,一辆重卡就开出车产车间。”中国重汽济宁公司党委副书记唐全祥说,如今一辆整车生产的三分之一工序均实现了机械人智能操作,这种智能化水平还在不断提高。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15吨至55吨的中国重汽‘豪瀚’牌重型、中重型汽车,整车零部件1万余种,济宁地区17家零部件供应商,预计对区域零部件产业的带动将超过100亿元。”公司总经理刘荣章介绍,尤其随着国家有关政策出台及企业自身供应链优化等措施,公司产量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饱和状态。
  “现在接手的订单已排到了一个月后,订单还不断增加,基本压了1个半月的订单。”谈及公司近三年销量增幅80%以上的原因,刘荣章归结于产品的“轻量化”、“低排放”优势。
  2009年中国重汽成功实现与德国曼公司战略合作,引进曼公司D20、D26、D08三种型号的发动机、中卡、重卡车桥及相应整车技术,这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种发动机体积小了,可功率不小,这样车身重量降了下来,在国内外市场上极具竞争实力,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前景。”刘荣章说,基于技术及产品优势,中国重汽济宁公司抓住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机遇,形成了目前产量供不应求的发展态势,目前,济宁商用车公司已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发力天然气汽车
企业发展又添新动力

  中国重汽济宁公司不断优化产业链,采取工序外斜形式提升车间产能。
  “比如‘钻孔’这道工序,原来放在车间做,如今外包给本地周边企业,腾出厂房及技术人员,做好其它关键工序,以来提升整个车间产能。”刘荣章说,除了工序外斜外,在供应链上,通过采购配套企业的零部件等产品,缩短生产周期,目前已在济宁拓展了十余家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链。
  在发展重型汽车同时,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还成功开发了CNG和LNG天然气汽车,“豪瀚”系列CNG新能源车获国家工信部批准进入市场。
  “环保清洁型汽车成为发展趋势。”谈及天然气车的优势,刘荣章说,比如“豪瀚”J7G 6X4 LNG牵引车,搭载曼技术MT13大排量、大马力燃气发动机,性高可靠、气耗省,同等工况比同类产品气耗低4至6公斤。另外采用单个气罐900L气瓶,加上底盘多处采用铝合金,使整车自重最低达8.7吨。
  “现在重汽集团的80%的天然气汽车生产量是在济宁公司,今年LNG天然气汽车产量将达到1600—1700台。”刘荣章介绍,公司今年还将拓展产品线,牵手意大利公司设计全新驾驶室,年底投入生产,确保产品创新性紧跟市场需求,形成研发一代、储存一代、生产一代的运营模式。
  “未来公司继续秉承中国重汽‘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的企业价值观,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用3至6年的时间建成50亿级企业,为济宁及济宁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做更大贡献。”刘荣章说。
  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总配线生产场景(资料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