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油藏经营主体、激发提质增效活力
新型管理区助推老油田转型发展
2017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年来,胜利油田持续推进以“四化”建设为支撑,以扁平化构架、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的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让现代化运行方式、精细化管理成为老油田效益发展的奠基石。“五年来,已经有50%的采油管理区按‘四化’模式改造提升,变革经营决策、生产管理、组织运行模式,配套制度机制。”胜利油田分公司“四化”项目部副主任鲁玉庆表示,今年以来,“四化”项目部在系统总结调研经验基础上,坚持“七化”原则、配套五项机制,以效益为落脚点,全力实施构建新型管理区三年攻坚。年底前,开发系统“四化”覆盖率将达到70%,20家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管理区相继投入运行。
  本报记者 顾松 邵芳 
通讯员 耿立芹


深化改革调整
做实采油管理区

  5月8日,在“四化”项目部办公室,鲁玉庆登录胜利油田生产运行平台后,就能实时查看已经实施“四化”的采油管理区任何一口油井的生产运行参数。按照传统的运行模式,要想调取某一口油水井的详实数据,逐级下达任务再到逐级上报至少需要几个小时,而现在只需要几秒钟。
  这套集生产监控、报警预警、生产动态、调度运行、生产管理、应急处置等六大模块、148个小项的生产运行平台系统,实现了24小时源源不断的向油水井管理者提供生产动态信息,为多产效益油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经过五年的发展,胜利油田所属的129家采油管理区中,已经有62家管理区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为核心实施“四化”改造提升,并成为油田首批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发展红利。
  早在2012年,面对老油田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开发难度日益显现、自然递减率逐年升高的开采现状,胜利油田就探索实施以“四化”建设为支撑的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油田开发系统全面完成油公司体制改革,实行“采油厂-管理区-专业化班站”的新型构架,最大程度释放基层创效潜能。
  有一次,鲁玉庆到基层调研时,遇到了一位工作近30年的采油女工。当这名员工得知“四化”后实现无人值守时,激动的说道:“以后再也不担心晚上遇到恶劣天气,还要外出巡井量油了。”
  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谈话,给鲁玉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让他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心酸。鲁玉庆说,在推进“四化”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员工对这项工作不理解,担心因此失去工作岗位,其实不然。“油田各单位深入开展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在外闯市场推动富余人员变‘包袱’为‘财富’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首批10家管理区
成为创效示范工程

  目前,油田已在孤岛采油管理四区、石开青东采油管理区、现河史127采油管理区、鲁明滨海采油管理区、鲁胜鲁升采油管理区、新春采油管理三区、现河郝现采油管理区、河口采油管理十区、孤东采油管理三区、滨南采油管理五区开展新型管理区试点建设。
  “首批十家新型管理区试点,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为示范成规范打下坚实基础。”鲁玉庆说,近年来,油田针对稠油热采、滩涂低渗透、陆上低渗透、海上开发、海油陆采等五种典型油藏类型,选取了现河史127、鲁明桩23等“四化”示范区,在构建新型管理区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鲁明滨海采油管理区是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典型代表,泵深2400余米,液量动力明显不足,日常运转的87口油井平均单井日液量3吨。低品位油藏注定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也因此成为鲁明公司乃至全油田难啃的“硬骨头”。
  滨海采油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熊继光说,随着以“四化”建设为支撑实施新型管理区试点后,该管理区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深层次挖掘各项数据内在的关联性,先后针对油井结蜡、泵漏、管漏、出砂等12种常见生产问题,建立了一井一策预警分析模型,搭建起集数据感知、识别、定位、分析、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预警平台,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警,有效提升创效能力。
  熊继光说,滨海管理区共有97口油井,用工总量由“四化”前的170人压减到112人,实施新型采油管理区后用工总量将保持在79人左右。目前,管理区油井免修期平均为1217天,开井时率达98%,按“三线四区”测算油井均处效益开发。
  现河郝现管理区“四化”后,自然递减率由15%降低至8.9%,现河史127管理区自然递减率由17%降至8.2%。河口采油厂已经实施“四化”的1200余口油井,躺井率由6.69%缩减至3.74%。
  “年底前,各开发单位至少建立一个能够落实油藏经营责任的新型管理区、创立示范,明年完成信息化改造提升,2019年变示范为规范全面完成。”鲁玉庆说,新型管理区试点单位在体制方面,生产指挥中心的作用更为突出,三室职责更加明确,核心业务更为精干,辅助业务更为合理。机制方面,促管理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生产指挥系统应用全面融入生产、开发、经营等方面,各项业务规范高效;价值创造引领,围绕以利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价值引领和激励导向更为突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内部市场调剂作用充分发挥。
  实践证明,深入推进以“四化”建设为支撑的新型管理区,既是低油价下油田企业扭亏脱困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运行质量效益、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的重要举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