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国产片纷纷改档互相“碾轧”
铁血大片燃起救市希望
2017年07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建军大业》剧照
     今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的表现和高热不下的气温唱起了反调: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部国产电影成为真正的爆款,对照上半年进口片票房碾轧国产片的态势,暑期档急需国产片挺身而出救市。如今,已进入暑期档大战的高峰期,平均每天都有3部以上的新片登陆院线,究竟谁能成为国产片的救市奇兵?7月27日同时上映的两部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建军大业》和《战狼2》被寄予了厚望。
  7月票房超去年困难
  2017年上半年,国产电影就开始“等风来”,但最终难敌进口片——已上映过的41部进口片累计票房占总票房的近61%;194部华语电影,累计票房只占约39%。票房前十名中只有三部是国产片《功夫瑜伽》(17.53亿)、《西游伏妖篇》(16.55亿)、《乘风破浪》(10.48亿)。更让人忧虑的是,国产片的力气似乎在年初就已经使尽,接下来的几个月一直票房疲软。于是,外界把目光投向了暑期档,认为会有井喷态势。但是,目前的状况是,片方依然在狂吹自己的作品,观众却趋于理性、不为所动。
  对电影业整体而言,暑期档是必须要打赢的硬仗,它关乎全年票房的成败。今年暑期档到了竞争最激烈的时刻,如果国产片还想保住“半壁江山”,必须要在下半年发力,尤其是暑期档和贺岁档的阵地不能丢。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进入暑期档以来,国产片和进口片均表现疲软,相较而言国产片的表现还要更差一些。《绝世高手》《青禾男高》等国产片票房和口碑均表现平平;《悟空传》毁誉参半,票房高开低走;《绣春刀2》空有口碑,上映5天票房还没有突破两亿元……事实上,在如此呼唤国产片挺身而出的今年暑期档,过去的一个月内并没有任何一部国产片杀出重围,成为票房上的爆款。
  数据显示,7月22日周六单日分账票房1.49亿,创下三个半月以来最差周六表现。整个7月的票房也不乐观:2015年7月,《捉妖记》《煎饼侠》和《大圣归来》三部国产片带动创下55.06亿元的历史最高月票房纪录;2016年7月票房因票补泡沫破裂,只有45.08亿。今年截至7月23日,月票房仅有30.1亿——在剩下的一周内需要15亿的票房才能追齐去年,可谓难度极大。
60部影片“碾轧”“踩踏”
  一共有20多部电影扎堆今年的7月,整个暑期档则有60多部,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碾轧”和“踩踏”。比如,定于7月21日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档8月4日上映,电影《鲛珠传》由原定的8月4日改至8月11日上映,原定8月11日上映的《绣春刀·修罗战场》改档至7月19日,《我是马布里》由8月11日改至8月4日,《闪光少女》《青禾男高》都提前一天上映,原定于7月28日上映的《建军大业》日前也宣布提前至7月27日公映等等。调档越频繁,就意味着档期竞争越激烈。
  国产影片频繁调档以抢占7月和8月的中部,是为了避开暑期档头尾的进口片——暑期档前有《变形金刚5》《神偷奶爸3》开道,后有《极盗车神》和《赛车总动员3》抢进。
  躲避进口片的结果,使得国产片扎堆在暑期档中部,承载着巨大的压力。虽然“内容为王”早被屡屡提起,但不少习惯了用钱和忽悠造势的电影公司却缺乏有效应对,影片质量下滑,使得大量的国产片将因票房不佳面临亏损——按照二八定律,能赚到钱的国产片不足两成。
救市奇兵“燃”起希望
  被视为救市奇兵的《建军大业》与《战狼2》同时在7月27日上映。两部铁血之作,或许能让电影暑期档“燃”起希望——毕竟,两部电影点映时都收获了一片叫好之声。目前,《战狼2》已有8亿保底票房,吴京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任务了,“《战狼2》的4077个镜头,我看了不下几百遍了,剩下的就交给观众朋友们吧。”
  《建军大业》,由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刘烨、朱亚文、黄志忠、王景春、欧豪、刘昊然、马天宇、张艺兴、李易峰、鹿晗、陈伟霆等50多位年轻演员主演。于冬对该片票房信心十足,预测将拿下16亿元票房成为暑期档冠军。
  以历史为背景,又找了一帮年轻演员挑大梁出演,导演刘伟强自然要从史料里去寻找他要的热血青春的细节。影片总策划兼艺术总监韩三平称赞刘伟强:“比我和黄建新那两部(《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好十倍。”  本报综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