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改善了,心里也敞亮
创建文明城,不仅基础设施改善了,居民文明素质也在提高
2017年07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图 本报记者 孟杰 通讯员 李庆平

  “以前烟头顺手丢,现在可不这样了,就是多跑一段路,也得把烟头丢到垃圾桶里去。”济宁高新区杨柳国际新城的居民满长河说,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创城给他最大触动还是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活动的开展,如细雨般影响着居民的生活。
  新修建的休闲广场成了居民纳凉好去处。
  东四路不堵了
左邻右舍都畅快

  21日,在东四路和菱花路街角新修建的休闲广场上,借着广场的凉快劲,杨柳国际新城的居民满长河不禁哼唱起了小曲。
  休闲广场西侧,是刚铺上柏油的东四路,自南向北,清晰的标志线、整洁的停车位、规范的非机动车防护栏……整改后的东四路让人眼前一亮;北侧是5月份刚对外开放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燥热的天气也没能阻挡住居民来活动中心休闲娱乐的热情。
  “现在路灯亮了,绿化带也整改了,道路平整又干净。”满长河见证东四路从破旧到焕然一新的整个过程。
  “之前大大小小的车辆多,从路口到北200多米都是流动商贩,上班出不去,下班进不来,我们很头疼。”满长河回忆说,创城系列工作开展以来,先是规范了街头的流动商贩,后来整修了道路,从南到北还画上了停车位。系列工作陆续完成后,路不堵了,左邻右舍心里也敞亮了。
  “之前路两边的商铺多,一些商户经常直接把污水倒进井篦子,卫生状况也不好。”满长河说,东四路井篦子和井盖更换后,每天都会有专人定时清洗井篦子。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在满长河看来,最大的变化还是社区居民素质的提升。“以前烟头顺手丢,现在可不这样了,就是多跑一段路,也得把烟头丢到垃圾桶里去。”满长河说。
头顶电线消失
出门少了顾虑

  柳行街道菱花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基础设施不配套,居民在小区内随意拉线、扯线充电、照明的现象普遍,不仅影响小区形象,而且威胁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柳行街道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驻小区,在每排楼后面挖地下沟,铺设管线,集中梳理地上的线路,统一纳入线槽。同时,线槽连接至各户的电表,然后楼上的线槽通过地下管道与储藏室的管线相连,也解决了储藏室照明、充电问题,困扰老旧小区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
  现在的菱花小区,楼前楼后再难见一条“飞线”,无论是给电动车充电,还是储藏室照明,都不再是居民的头疼事。
  “以前头顶上到处是乱搭的电线,一到下雨天,出个门都非常担心,就怕有线头断落。”菱花小区13号楼2单元4楼的居民张先生称,虽然知道存在安全隐患,但求个方便,自己曾也是“飞线大军”中的一员。“现在好了,储藏室里就有电,照明充电不成问题,就没人再乱扯了。”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柳行街道抓细节、补短板,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创城计划。目前已经完成硬化道路8万平方米,修补人行道板1.2万多平方米,粉刷回迁区楼墙体35万平方米,修补路牙石6500米,逐步改善着辖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