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读者——刘风国
报刊亭里有说不完的故事
2017年07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与齐鲁晚报结缘,还得从16年前说起。当时的刘风国刚刚从部队转业,时年32岁的他是一名有12年军龄的老兵。自转业到德州之后,他便与齐鲁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刘风国与妻子一起回到德州,当时的报刊亭林立在大街小巷,他便与妻子商量在三八路与湖滨中大道交叉口也经营一处,而这一干就是16年。作为省级都市类晚报,必然成为刘风国卖报的首选。“从那时开始,我也养成了读报的习惯。”刘风国告诉记者,周一到周五是他的妻子在报刊亭守候,而到了周末他便为妻子替班,今年48岁的他每天看齐鲁晚报已成习惯。
  16年来,在刘风国的报刊亭售卖着各种报纸与刊物,有些刊物只盛行一时,但齐鲁晚报经久不衰。这与齐鲁晚报一贯坚持“为读者服务,与读者俱进”的办报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办报理念与办报风格是分不开的。刘风国说,齐鲁晚报已经成为广大读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知心朋友。
  2010年7月29日,齐鲁晚报·今日德州创刊,此时的刘风国已经经营报刊亭10年有余。“本地版块的增加,让这份报纸更接地气。”刘风国告诉记者,一张报纸在手,就能了解百姓关心的大事、小事和新鲜事,这也增加了不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那时一天最多的销售量近百份,对于报刊亭来说也带来不小的收入。
  想想这么多年与齐鲁晚报的缘分,刘风国脑海里也是记忆满满。平日里让自己触动的新闻已经不计其数。那些贴近社会,贴近读者,关注弱势群体,反映群众呼声的新闻不仅让他增长见识,也让他对生活百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究文化品位,雅俗共赏的青未了也陶冶了他的情操,让他受益匪浅。
  今年的7月29日,是齐鲁晚报·今日德州创刊7周年的纪念日,作为良师益友,它扎根德州,面向基层,服务百姓,丰富德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刘风国也在此祝福齐鲁晚报·今日德州生日快乐,越办越好。 
    本报记者 路龙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