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提升品质
文化崂山建设迈上新高度
2017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欢乐崂山 群星大舞台”首届崂山区群众文艺汇演。
  青岛琴岛钢琴艺术博物馆。
   文/片 本报记者 台雪超 本报通讯员 于伟东 于舜
  文化,是区域品质提升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崂山区始终将文化权益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全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文化惠民工程,把阵地建起来,把活动办起来,把文化种下去,让队伍强起来,让服务靓起来,让群众乐起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引导群众文化生活向高品质转变。2013年,崂山区获批省级崂山道教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5年,崂山区被评为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
  文化惠民
形成文化建设合力

  崂山区委、区政府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统筹推进。区十二次党代会将“提升社会文化品质”作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的“六大品质”之一,全面擘画了未来五年文化建设蓝图——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崂山文化惠及千家万户。2016年,崂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定了总体目标和重点举措。先后出台了《崂山区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办法》、《崂山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扶持管理暂行办法》、《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认定奖励(扶持)暂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健全了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开放、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发展、非遗项目传承等方面的扶持奖励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整体合力。文化共享标准化文化设施覆盖全区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崂山区集聚了青岛大剧院、青岛博物馆、青岛雕塑园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开放了总面积6.5万平方米的市民文化中心,涵盖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功能分区,其中文化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在全市率先建成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图书借阅的“不打烊”。覆盖全区的总分馆体系有效运行,开设了14个图书馆分馆、15个文化馆分馆,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与文化培训走进社区。全面实施基层文化场所优化提升工程,出台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成本90%由政府补助的全省最高奖补政策,将优化提升工程列入政府实事和民生工程予以推进,大大调动了基层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省级、市级经济薄弱村黄泥崖和西乌衣巷提升面积均达到了500平方米,以其合理布局、温馨环境受到居民喜爱,让山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成果。目前,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达2.3余亿元。全区社区均建起了涵盖“五室一场”(图书室、阅览室、“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综合文体活动室、文化培训室、文体活动广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广场建成率达100%。崂山世纪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全省三级以上,107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市级标准;中韩街道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先进街道,金家岭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港西社区、小河东社区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先进社区;15个社区先后获省级示范农家书屋、书香之村、书香农家等表彰。
展现区域特色
群众文化活动亮点多

  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崂山区每年都会组织举办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全民广场舞大赛、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汇演等1000余场活动,注重“群众文化群众办”,文化大戏群众当主角,以社区文艺队伍为资源,让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演百姓身边事,唱百姓心中情,培育一大批优秀文艺节目,极大增强了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尤其是“中韩文化进社区”广场周周演、“沙子口之夏”文化艺术月、王哥庄街道纳凉晚会周周演和“欢乐北宅广场文化月”以及枯桃、刘家下庄、大埠东、小埠东、麦岛、牟家、小河东、南龙口、北龙口、沟崖、东城国际、鲁信长春、西山社区、于哥庄、王哥庄等社区文化节都已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亮点,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村村有特色”的工作局面。同时,深入到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挖掘文化人才资源,根据其不同特长,开展培训与辅导,鼓励帮助他们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建群众文化团队,吸引更多的群众文艺爱好者参与进来。
  同时,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开通“文化惠民E点通”服务端,推出“互联网+文化”的低票价看演出看电影活动,注册人数已达2万余名,累计发出电影票、演出票2万余张,获评2016全省冬春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行公益文化进社区活动的“菜单式”服务模式,真正使每年的161场公益演出、280余期公益培训、648场公益电影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为营造崇书尚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崂山区精心打造全民阅读季,通过国学讲堂、周末悦读课堂、周末非遗体验课堂等系列活动。
  据悉,近年来崂山区累计投入700余万元资金为部分群众文艺队伍配送了锣鼓、长号、架子鼓、电吉他、和声电子琴、萨克斯等各种乐器及演出服装,扶持基层社区因地制宜发展舞龙队、锣鼓队、秧歌队、高跷队、柳腔、民乐团等特色民间文艺团体。目前全区已建成中韩秧歌队、沙子口艺术团、东韩民乐团队、牟家锣鼓队、晓望鼓乐团、沟崖高跷队等特色鲜明的民间文艺队伍300余支,成为了活跃基层文化的重要力量。2016年区政府拿出100万元对评选出全区一级团队8支、二级17支、三级45支分别给予4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扶持。
重视文物保护
多元化文化遗产传承有序

  截至目前,崂山区全面完成了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文物依法登记、公布机制,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19处、可移动文物475件套(3158件),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公布了4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红线。普查申报了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教音乐、螳螂拳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崂山道教武术等5项省级名录,建立起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组织拍摄“口述历史:崂山民间故事”纪录片,获评2016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博物馆之区凸显
数量规模全市领先

  充分利用崂山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各类主题性民营博物馆。目前,除青岛市博物馆、崂山茶文化博物馆2处国有博物馆之外,崂山区已有青岛金石艺术博物馆、西洋文化艺术博物馆、青岛琴岛钢琴艺术博物馆、青岛九水生态园林博物馆、青岛万里江茶博物馆、爱在古毯博物馆、茜文欧洲文化艺术博物馆、崂山绿石博物馆、崂山湾渔村民俗博物馆、朗艺文化艺术博物馆等12家非国有博物馆获省文物局注册认证,青瓷博物馆、崂山民俗博物馆、艾灸博物馆等正在建设中。崂山区博物馆数量和规模居全市领先水平,构建起综合类与专题类相互补充的博物馆展示体系,成为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的重要力量。
层次高,影响大
打造崂山艺术高地

  积极吸引、涵养、集聚青岛大剧院、青岛金石馆、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海韵培训学校、小海燕艺术学校、小白帆艺术团等一批全市甚至全国一流的艺术团体;鼓励社会力量与国家级、省级艺术机构合作,引进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岛金石馆创作基地(全国第三家)、中国水墨画院青岛写生展览中心、山东水彩画会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百年文化老店荣宝斋等,发展了佳诺美术馆等30余家民营艺术馆及拍卖机构,每年举办深圳国际水彩双年展、“印象崂山”水彩名家写生展等各类展览40余场,推动艺术品产业步入良性循环,极大地满足了崂山民众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