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议题,中国已成为引领者
2017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远举

  1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电子商务联合声明》,重申全球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及其为包容性贸易和发展所创造的机会,支持和提升电子商务为全球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益处。声明还表示,应重视电子商务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以及中小微企业”带来的机会。
  这表明,对于电子商务在全球化深入与普惠进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各国有着共识。声明强调电子商务将帮助全球小微企业发展,必然推动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在全球加速落地。
  在2016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马云第一次提出了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其作用是在24小时通关、税收优惠等层面,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可以自由公平开放贸易的平台,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让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全球买、全球卖”。所以,某种程度上,此次WTO部长会议发布的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以帮助全球小微企业、实现普惠式全球化的声明,意味着在全球化的电子商务议题方面,中国已经从跟随者变身为引领者。
  在国内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地积压了多少吨水果,希望消费者购买解困。出现滞销的原因,往往是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或者个人经营能力较差,市场信息不通畅,不知道如何把产品消息扩散出去。不过,消息一旦见诸媒体,借助了中国发达的电子商务与物流后,只要不是太偏远,问题通常都能顺利解决。
  国际贸易中,也有类似现象。国际贸易兴起之初,充满着各种障碍,如距离遥远、法律制度不同、文化不同、信用度较难把握等,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国际贸易行业发展出复杂的制度,衍生出各种专业的服务机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中,这些国际贸易服务相对比较发达,也容易获得,但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来说,国际贸易的服务就较难获得。而且各国的国际贸易服务,如海关、税务、商检、银行,出于效率原因,都是为大企业准备的。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实力较小,获取专业的国际贸易服务难度大,价格高。所以,这些复杂制度就形成了障碍,进而阻碍了中小企业涉足全球贸易。国际社会有必要建立新的机制、新的基础设施来帮助全球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不难发现,全球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当年中国个体户、中小企业进入全国市场的挑战几乎是一样的。解决这个难题,中国人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支付宝、微信、滴滴等全球新独角兽的成功一样,中国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方面,目前已经是全球的领先者。而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多年的积累,已经使得中国从技术创新的推动者,进一步变身为商业制度与商业模式上的引领者。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各类全球化方式的遵从者。现在,中国正在参与制定未来的国际规则。可以预见,电子商务的“中国经验”将被应用到更多发展中国家,更多的中小企业将得到帮助,更多的人将分享到全球化成果。(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