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利税总额138亿元,兖矿集团焕发新活力
创新动能转换让“老树发新芽”
2018年0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兖矿集团洁净煤技术中试基地。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型煤生产是兖矿集团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如火如荼的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中,兖矿集团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的煤炭企业,率先开启修复和提升传统动能探索实践,实现“老树发新枝”。2017年,兖矿集团完成煤炭产量1.35亿吨,完成营业收入195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8亿元,利润总额45.62亿元,创5年来最好水平。
  2018年,兖矿集团将聚焦动能转换模式创新这条主线,加快三个传统动能转型升级,推动三个新兴动能加快崛起,这是兖矿集团创新动能转换“3+3”路径。
  本报记者 黄广华 贾凌煜 通讯员 吴玉华
  40年的北宿煤矿关停
新旧动能转换迈出第一步

  2017年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总理强调: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种转换既来自“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来自“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他说,只要与新动能加速融合,再传统的行业都能挖出新金矿。   
  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煤炭作为能源领域旧动能的代表,其命运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2016年7月29日,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发布《关于确保完成2016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目标的通知》,北宿煤矿赫然在退出煤矿名单之中。作为兖矿煤业首座关停的矿井,北宿煤矿已经走在转型发展的路上。
  2016年9月29日早晨6点,北宿煤矿综采工区夜班班长王晋岭停下了5614工作面上急速转动的煤机,此后,王晋岭将和工友们把这些像兄弟一样的设备拆除上井。同年10月10日,兖州煤业发布《关于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情况的公告》,所属北宿煤矿计划于2017年3月底完成关停工作,化解煤炭产能100万吨。
  此前的2016年10月7日,北宿煤矿召开关井停产转型发展动员大会,在1票反对的情况下,全矿干部职工投票支持转型发展。
  一边在关停,一边在转型。与此同时,兖矿蓝天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和兖煤矿业服务公司挂牌一起成立,除去划转到外单位和内退的员工,北宿煤矿713人全部踏向“蓝天”之路。
  煤炭领域革命的核心在于清洁利用,根本出路在于绿色发展。早在十多年前,兖矿集团就布局“煤制油”、“煤制气”等项目,试图从前端入手、另辟蹊径,寻求更高效、更清洁的煤炭再生之道。兖矿集团审时度势,坚持向集约高效型转变,走产业集中度高、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高保障的现代化之路。
解耦炉实现煤炭无烟燃烧
传统行业有中出新再升级

  2017年10月份,“干净、热量足、上火快”的型煤正式开始在蓝天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洁净煤厂试生产。这项工作被称为“蓝天工程”,也就是兖矿集团本部转型升级的“一号工程”。
  “我们左手边是激光切管机,激光切管机主要用于炉具烟筒、炉门圈等圆管、方管的切割,工件上的水口、定位孔可以一次加工成型,具有切割速度快、精度高、切口光滑无毛刺的优点。”跟随兖矿东华重工有限公司谭主任行走在整洁敞亮的炉具生产工厂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感受到现代化机械生产所带来的“不可思议”。
  16262平方米的厂房内,一侧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智能化生产机器人,为配料单元。中部是封闭式生产车间,完全由智能机器臂操作完成,不需任何人工操作,为焊装和涂料单元。一侧则是立体库单元,设有四台堆垛机,八列、五层货架,可放置五千余台炉具。立体库入库可与“AGV”自动对接,实时反映货位当前信息库存情况等信息与MES系统数据对接。(“AGV”是自动导引运输车的简称,无需人工操控,车辆连入无线网络,根据上下工序间的供需关系、调度系统的控制自动运转。)
  该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为NX系列解耦炉,解耦炉是在中科院发明的解耦燃烧技术基础上开发的一款节能环保炉具。解耦燃烧技术是通过优化炉具结构和燃烧过程,解除炉具中污染物耦合排放,实现烟煤的无烟燃烧。
  解耦炉的生产也是兖矿集团实施“蓝天工程”项目的一部分,是探索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径,也是贯彻新旧动能转换试水之举。
绿色发展协同人才助力
兖矿集团发出更多“新枝芽”

  聚焦“四新四化四提”要求,兖矿集团组建资产证券化、亏损僵尸企业治理、蓝天工程、大数据、资本运作、“三化建设”6个专项工作组,建立7个重点项目库,谋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央企业、省管企业、高等院校合资合作,在中美两国元首见证下,与美国空气产品公司签署35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协议,建设煤制合成气生产装置。与中车集团合作生产复兴号动车型材,首批25列型材已交付使用,今年预计160列动车型材、100列城市轨道交通型材交付使用;与航空三院合作生产军工产品,推动轻合金公司由亏损企业成为动能转换、逆势突围的示范企业。引进以岳光溪院士为首的锅炉超低排放研发团队,成立以李静海院士、张锁江院士、李洪钟院士为首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推动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实施。24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2017年,兖矿集团三大核心基地形成新格局,竞争优势更加凸显。本部基地“蓝天工程”示范推广,探索出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径,骨干矿井效益支撑作用充分发挥。陕蒙基地建成四对千万吨矿井集群和三个高端精细化工园区,具备年产煤炭5000万吨生产能力,实现千人千万吨矿井目标,其中金鸡滩煤矿人工效率2万吨/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荣信化工、榆林甲醇厂二期项目扎实推进,初步形成“园区化、高端化、智能化”产业集群。澳洲基地采用股权融资、资本运作方式,全球融资24.5亿美元,完成联合煤炭公司股权并购,成为全球煤炭行业近5年来最大的兼并重组案,被评为2017年度最具前瞻性跨境并购交易。兖煤澳洲年生产能力由4400万吨提高到8000万吨,资产负债率由95%降至54%,2017年实现利润15.02亿元人民币,对兖煤澳洲、兖州煤业、兖矿集团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其中,人才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软性实力。济二矿支付6万余元“收购”职工技术创新成果35项,征集已完成的小改小革项目100余项,其在生产中的创效额度达1000万元。鲍店矿来自不同单位、工种的30名党员走到一起,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效应和“集群效应”,团结带领上千名职工融入“双创”活动之中,累计完成创新创效项目1200余项,综合创效3.2亿元。
  一粒粒创新的种子,成为兖矿让旧动能焕发新活力的金钥匙。而绿色发展协同人才助力,让兖矿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率先开启修复和提升传统动能探索实践,实现“老树发新枝”。
创新动能转换“3+3”
争创世界500强

  2017年,兖矿集团完成煤炭产量1.35亿吨,完成营业收入195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8亿元,利润总额45.62亿元,创5年来最好水平。2018年,兖矿集团将聚焦动能转换模式创新这条主线,加快三个传统动能转型升级,推动三个新兴动能加快崛起。
  三个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包括,推动煤炭开采“安全高效清洁”,抓好本部矿井生产接续、压煤搬迁、环保治理“三件大事”,深化“三减三提”,形成本部基地的“利润源”。推动煤炭转化“高端精细集群”,扎实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强化本部基地优化调整、落后产能退出,打造鲁南高端化工园区,发展聚甲醛、燃料乙醇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陕蒙优势化工企业发展,有序发展煤制油产业。推动装备制造“高质先进智能”,实施装备制造三年提升工程,推动煤机装备制造脱胎换骨,环保设备进军高端锅炉配套市场;加快动车型材、轨道交通产品研发和生产,开拓石油钻杆市场。
  在新动能培育方面,兖矿集团将推动三个新兴动能迅速崛起。首先包括人工智能“创新开放融合”,加快建设智慧型矿山、智慧型化工、智慧型制造、智慧型金融、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次,促进数据信息“资源集成共享”,加强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深化大数据“YK136”工程建设,构建以公司战略为导向的“两横四纵”格局。聚焦“北斗军民融合”“矿山工业智能”两大产品体系,打造天地一体的智慧化综合服务商。第三,促进新型能源“前瞻绿色再生”,密切跟踪生物质能等循环经济领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探索进入环保、3D打印等产业领域。
  兖矿集团总经理李伟介绍,2018年,兖矿明确了跨越式发展三大目标。一是进入世界500强。“十三五”末,清洁煤炭产品年经销量1.8亿吨以上,高端油品及精细化工产品产量1000万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50%,年营业收入2500亿元,利税总额200亿。二是实现资产证券化,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加快构建“1+N”上市格局。力争“十三五”末,金融产业资产规模达到1500亿元,努力实现资产证券化的目标。三是建设一流企业。研究编制更长远、更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在经营业绩、规模当量、管理水平、自主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建设、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品牌形象等十个方面走在前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