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

A06版:壹读·关注

A07版:壹读·聚焦

A08版:产经

A09版:车界

A10版:动向·国际

A11版:青未了·人文周刊

A12版:青未了·人文

A13版:文娱·剧综

A14版:乐动·篮球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封底·看点

B01版:两会

B02版:两会

B03版:两会

B04版:两会

E01版:今日济阳

E02版:今日济阳·城事

E03版:今日济阳·城事

E04版:今日济阳·城事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N01版:今日德州

N02版:今日德州·主打

N03版:今日德州·财经

N04版:今日德州·主打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Q01版:今日青岛

Q02版:今日青岛·城事

Q03版:今日青岛·社会

Q04版:今日青岛·区域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资讯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Z01版:今日枣庄

Z02版:市中

Z03版:峄城

Z04版:新闻

Z05版:新闻

Z06版:综合

Z07版:新闻

Z08版:新闻

瞧这爷孙俩,就爱比军功章

烟台98岁抗美援朝老兵包信民祖孙逐梦军旅,传递生生不息的爱国情缘

齐鲁晚报     2021年01月15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梁莹莹 杜晓丹

  在烟台市蓬莱区磕王村,有这样一个家庭,爷孙俩都曾是军人,脾气性格雷厉风行。在村里一提起老包家这对爷孙,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爷爷是9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孙子追随爷爷的步伐投身军营。这对爷孙最爱做的事儿就是拿出军功章,讲讲从军后成长成才的故事。
  两代军人两代使命,无论是革命情怀还是家国情怀,不变的是赤诚之心。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爷爷包信民的家里,听他们讲述一家两代人追逐军旅梦的那些事儿。
换上警察蓝·那份担当不变
  家国情怀在包信民老人和孙子包德璐之间传承不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梁莹莹 摄
最爱绿军装·祖孙逐梦军旅
  得知记者的来意,爷爷包信民从身边拿出一个盒子,孙子包德璐心领神会,从里面掏出两枚纪念章,挂在爷爷胸前,仔细抚摸着这两枚纪念章,老人开心地笑了,孙子也笑起来……
  老人身上的两枚纪念章,一枚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一枚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戴上纪念章后,老人忽然开口说:“这个章有个地方松动了,你帮我修修。仔细点,别给弄坏了。”“好,一定帮您修好,不给您弄坏。”31岁的孙子包德璐笑着回复爷爷。
  “我爷爷有很多奖章,比如渡江战役纪念章等,特别珍惜。我们俩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拿出各自获得的纪念章比一比。”包德璐说。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每一枚奖章都无声地记录着包信民老人出生入死的戎马生涯。1923年,包信民出生于烟台市蓬莱区南王街道磕王村,1947年4月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77师30团通讯连的一名战士,曾随团部参加过解放济南、解放开封、解放洛阳和淮海战役等多场战役,1951年10月在朝鲜负伤,1952年5月退伍,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
  “我没有想过我能活着回国。”包信民说,“在朝鲜战场上,我们野外露宿,只能化雪水解渴,就着冷水吃炒面。1951年的腊月二十三,当时我们团驻扎在一处山沟里,敌机突然呼啸而来,为了避免被敌机发现,我抱起一床破被子就朝烟囱跑去,结果刚刚盖上烟囱,一枚炸弹就在我旁边爆炸了。等我醒来,只觉得身上热乎乎的,我的右侧臀部被炸开了,腰部两处中弹不能活动,血水浸透了整条裤腿……”
  岁月如梭,包信民或许已经记不清自己在朝鲜待了多少日和夜了,但军人作风在他身上却体现得淋漓尽致,说话做事雷厉风行,而且特别爱干净,爱穿白衬衣。包信民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影响着自己的儿孙们。
  深受爷爷的熏陶,包德璐从小就对军营充满了向往,成年后他用实际行动延续着祖辈的军旅梦,选择入伍参军,要成为跟爷爷一样的军人。
参加大阅兵·一辈子都难忘
  在包信民老人家墙上的相框里,包德璐身着武警制服在营区拍的照片尽显威武潇洒。    包德璐至今还记得入伍前的场景,“2008年当兵那年,我跟爷爷说我接你的班,去当兵了。爷爷当时特别高兴,说到了部队一定好好干。”
  在北京武警部队服役的5年,包德璐不但入了党,还多次获得嘉奖。他曾荣获武警北京总队训练能手荣誉称号,并荣立集体三等功。“当年整个北京就评比出二三十名训练能手,就有我一个。”包德璐说,在部队每天训练都很辛苦,但一想到自己承载着爷爷所有的希望,不能给爷爷丢人,就会咬牙继续坚持下去。
  说起当兵的生活,包德璐最难忘的就是2009年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的安保任务,“这是我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儿。我站岗的位置,站立的角度至今还在脑子里。”包德璐说,当时他们中队驻扎在天安门广场执行安保任务,他站岗的位置在菖蒲河公园和南池子大街十字路口。
  “我当时从9月28日站岗到10月1日晚上,亲眼见到了阅兵现场,气势太壮观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包德璐说,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时候,他的战友被抽调到现场执行警卫任务。临出发前,他特意交代:“这次我什么都不要,你就去我站过的位置,拍张照片给我。”
  当天战友把照片发来,又拍了一张10月1日晚上天安门的照片给他。看着照片,当年的一幕幕又展现在眼前,包德璐哭了。“看,这张天安门的照片现在是我的微信头像,不打算换了,这张照片可以用一辈子了。”包德璐拿着手机说,在部队的5年,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人生一笔重大的财富。
  包德璐说,当过兵的人,家庭责任感都很强。爷爷奶奶结婚70多年,一直很恩爱,从未见他对奶奶发火,这些也都深深影响着他。
  2013年,包德璐脱下军装穿上警服,延续着自己的热血生涯。从“橄榄绿”到“警察蓝”,包裹的是同样的责任使命。虽然身份变了,职责变了,但包德璐早已把军装穿在了心里。继续传承军人的家风,在工作中继续发扬能吃苦、能干事的精神,去做好每件事情,用军人的“标尺”度量自己的人生。
  从部队退役之后,包德璐进入烟台高速交警支队蓬莱大队工作,成了一名辅警。他笑称:我没别的毛病,就是有点“强迫症”。
  包德璐负责蓬莱大队法制工作,中午休息的时候,看到违法事故处理中心柜子有点乱,他的“强迫症”又犯了,主动整理起柜子里的文件,而且顺带把同事的桌面清理干净。“这都是从部队带来的习惯,当时我们都是带着白手套检查卫生,这也是一种战斗力,一小时内整个屋里看不到一丝灰。现在赶不上部队的标准,但也不能太松懈。”
  “包德璐是蓬莱大队成立以来招收的第一批辅警,他对警察这个身份很热爱,工作高度负责,军人作风和警察作风在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蓬莱大队的法制宣传工作连续三年在支队被评为第一名,其中少不了包德璐的功劳。”烟台高速交警支队蓬莱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季海鹰说,你看,墙上这两面锦旗,说的都是包德璐救人的事儿。
  一面锦旗讲述的是包德璐和同事勇救一对母子的故事。2018年12月27日,烟台突下暴雪,气温降至零下10℃。当时包德璐和蓬莱大队三名同事去出差,路过G18荣乌高速时发现,前方发生交通事故,四人立即采取措施。勘查时,一名男子从高速路旁的沟底爬出求助。原来,这名男子因雪天路滑,驾车不慎撞到路边,怕发生二次事故,他与妻子抱着8个月的婴儿到护栏外躲避,不料妻子抱着孩子滑到了十多米深的沟底。沟深坡陡,夫妻俩渐渐体力不支,怀中婴儿嚎声大哭。包德璐见状,立即通过手台呼叫支援。因现场地势陡峭、暴雪不止、现场营救工具不足,大大增加了此次营救难度。
  听到沟底孩子哇哇大哭,包德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考虑到时间紧急,他们从警车内取出拖车绳,一头系在车钩上,一头系在包德璐腰间,将包德璐放至沟底。到沟底后,包德璐赶紧将婴儿紧抱胸前,另一名辅警托住孩子母亲,路上的辅警使出全身力气往上拉。最终,包德璐连滚带爬返回路面,第一时间将婴儿放至警车内取暖。“当时听着孩子哇哇大哭,我的心马上就软了,不顾一切地想去救他们。”包德璐说。
  烟台高速交警支队蓬莱大队民警冯欣回忆了另一面锦旗的故事,那是2019年8月份的一天,一辆大巴车抛锚在高速路上,车上的乘客酷热难耐纷纷下车溜达,完全没意识到周围呼啸而过的车辆带来的危险。“当时我们喊话了,完全没有作用,这时候包德璐站了出来,一下子镇住了场面,大家这才安静下来,听从指挥撤离现场。”冯欣说。
  虽然脱下军装,但依然以高速交警的身份在战斗。当过兵,就更有这份担当,他用一颗赤诚之心尽职尽责,用一颗仁爱之心服务百姓,用实际行动展现高速交警的坚韧执著,守护一方安宁。

上一篇 下一篇